2023年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中考歷史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5/6 8:0:9
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仔細觀察如圖組圖,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img alt="菁優(yōu)網" src="http://img.jyeoo.net/quiz/images/svg/202306/562/a847145a.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30引用:3難度:0.5 -
2.由于沒有專制的大一統政治體制,也就沒有一家獨大的思想專制局面,這使得當時的學術活動極少受外在約束,先秦的學者面對一望無際的土地,自由地放牧、耕作、探險,所到之處,留下自己深深的腳印,成為后人的路標。與這段描述直接相關的是( ?。?/h2>
組卷:10難度:0.6 -
3.有學者強調,魏晉南北朝時期經過伴隨著血與火洗禮的“五胡歸華夏”,華夏民族的成員更加眾多,文化更加燦爛,生命更加茁壯,人口遷移的規(guī)模之大、范圍之廣、歷時之久、影響之深,超過以前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據此反映當時( ?。?/h2>
組卷:142引用:7難度:0.8 -
4.《新唐書》記載:“(盧商)早孤,家窶(貧寒)困,能以學自奮。舉進士、拔萃,皆中由校書部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遷,至大理卿 ……“作為文獻史料,該記載可用于佐證唐代科舉制,這說明( )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5.圖片可以反映歷史,如圖圖片可以反映“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的是( ?。?/h2>
組卷:42難度:0.3 -
6.推動如圖所示文化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br />
組卷:50引用:6難度:0.8 -
7.“裹貼紙”是用于商業(yè)的包裝紙,可用于包裹貨物,更具有廣告的功能。在新疆出土的兩件元代“裹貼”是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商用“裹貼”實物。這反映元代( ?。?/h2>
組卷:7引用:4難度:0.7 -
8.圖表分析是研究歷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分析下列圖表,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br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國人口統計表
年代 明洪武26年
(公元1393年)明萬歷28年(公元1600年) 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 清乾隆59年(公元1794年) 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 人口數量 0.7億 1.97億 1.5億 3.3億 4.3億 組卷:85引用: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
-
24.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表現,反映了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狀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流通道被打開,中國絲綢是這條通道的主要貿易品。這種又薄又滑的絲織品,在地中海地區(qū)的供應量不斷增加,隨處可見,廣受人們喜愛,它能讓穿著者在眾人面前顯得光鮮。
——摘編自[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19世紀中葉,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英國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很大的比重,1850年世界貿易總額為145億馬克,而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貿易就達52億馬克。在機器制造業(yè)方面,它的機器出口額居世界第一位。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加之在交通運輸方面,英國依靠迅速發(fā)展起來的鐵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國家都要快。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材料三:2005-2018年中國與部分紡織強國(地區(qū))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表中國 歐盟 印度 美國 2005年 21.60% 30.20% 3.30% 4.20% 2010年 30.80% 25.80% 4.10% 3.70% 2018年 34.00% 25.00% 4.20% 3.20%
——摘編自胡惠婉《中國紡織業(yè)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西漢時為這條“橫跨歐亞大陸的交流通道”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哪位?根據材料一,指出為什么中國絲綢廣受地中海地區(qū)人們的喜愛?
(2)根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在世界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的表現及原因。
(3)根據材料三,歸納2005-2018年中國紡織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的變化趨勢。指出中國為“維持紡織業(yè)競爭優(yōu)勢和持久的領先地位”所作的努力。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國際貿易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資源成為發(fā)展最主要的動力。當時的世界,煤炭和鋼鐵是最主要的工業(yè)材料,而法德邊境富饒的煤鐵資源成為兩國百年恩仇的根源。
——摘編自《法德百年恩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法德兩國圍繞“邊境富饒的煤鐵資源”展開的交鋒,并說明煤鐵資源成為“兩國百年恩仇的根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950年5月,法國外長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主張以法國和西德的煤鋼工業(yè)作為基礎,將其他國家的煤鋼企業(yè)聯合起來,把六國的煤鋼工業(yè)部門置于一個超國家的“高級機構”的共同管理之下,確定建立煤鋼共同市場,取消有關關稅限制……在這一機構建立后,前西德總理阿登納說道,此后“德法之間進行任何戰(zhàn)爭不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質上也不再可能……最終結束了兩國人民過去由于互不信任、競爭和利己主義所造成的彼此一再以兵戎相見的狀態(tài)”。
——摘編自劉德斌《國際關系史》(2)根據材料二,指出二戰(zhàn)后法德關系的變化,并概括煤鋼聯營組建對法德關系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組卷:3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