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福建省廈門一中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9/14 9:0:8
一、選擇顧(共10題,30分)本卷每題3分。每恩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在答題卡選擇題欄內(nèi)用2B鉛筆將該選項涂黑。
-
1.我國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h2>
組卷:12引用:4難度:0.8 -
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h2>
組卷:109引用:19難度:0.9 -
3.煤燃燒后大量尾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h2>
組卷:59引用:8難度:0.9 -
4.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h2>
組卷:19引用:4難度:0.9 -
5.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組卷:38引用:1難度:0.6 -
6.下列物質(zhì)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h2>
組卷:129引用:6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8題,70分)
-
17.科學探究和證據(jù)推理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瘜W興趣小組對“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進行探究,并基于證據(jù)進行推理分析。
【氧循環(huán)】氧氣是參與“氧循環(huán)”的重要物質(zhì)
(1)空氣成分中,體積占比最大的化學符號為
(2)若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小于,可能的原因是15
(3)利用圖1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并結(jié)合傳感器技術(shù),測得實驗過程中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溫度的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請結(jié)合實驗原理,解釋BC段氣體壓強變化的原因:
【實驗一】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4)寫出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符號表達式:
(5)某同學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②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③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④觀察并記錄水面的變化情況。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集氣瓶內(nèi)水平面上升始終小于,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降至約為7%以下時,紅磷不再燃燒。由此可知,燃燒紅磷法測定結(jié)果不夠準確的原因的是15
【實驗二】用鎂條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6)某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時發(fā)現(xiàn),產(chǎn)物中有少許黃色固體。
提出問題:黃色固體是什么呢?
查閱資料:①氧化鎂為白色固體;
②鎂能與空氣中的氮氣反應生成黃色的氮化鎂(Mg3N2)固體;
③氮化鎂可與水反應生成氨氣。
做出猜想:黃色固體為Mg3N2
實驗過程:進行圖3所示實驗:取燃燒產(chǎn)物于燒杯B中,加入適量水,然后用大燒杯罩住小燒杯A和B。
實驗結(jié)論: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反思交流:進行圖2所示實驗時,在確保規(guī)范操作的前提下,該同學所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15組卷:39引用:3難度:0.5 -
18.實驗室常用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
小亮發(fā)現(xiàn),氯酸鉀與氧化銅混合加熱,也能較快產(chǎn)生氧氣,于是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錳、氧化銅外,氧化鐵也可以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完成實驗】按下表進行實驗,測定分解溫度(分解溫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實驗編號 實驗藥品 分解溫度/℃ ① 氯酸鉀 560 ② 氯酸鉀、二氧化錳(質(zhì)量比為1:1) 350 ③ 氯酸鉀、氧化銅(質(zhì)量比為1:1) 370 ④ 氯酸鉀、氧化鐵(質(zhì)量比為1:1) 380
(1)寫出用氧化銅做催化劑制氧氣的符號表達式
(2)實驗所用的三種金屬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反思】
(3)若要證明氧化鐵是該反應的催化劑,還要證明它在化學反應前后質(zhì)量和
(4)如表是二氧化錳用量與一定質(zhì)量氯酸鉀制取氧氣反應速率關(guān)系的實驗數(shù)據(jù)。二氧化錳與氯酸鉀的質(zhì)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生成1L氧氣所需的時間(s) 124 79 50 54 75 93
②二氧化錳用量過多沖淡了氯酸鉀粉末,相當于減少反應物的
(5)同種催化劑,顆粒大小可能影響催化效果,請設(shè)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組卷:22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