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北省秦皇島一中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5/13 8:0:8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54小題,每題1.5分,共81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有學者認為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標志著人類角色的轉變。這是因為人類從(  )

    組卷:6引用:11難度:0.7
  • 2.現(xiàn)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處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農業(yè)生產工具的鏟、鐮、磨石等,計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農業(yè)生產工具有鏟、鐮、刀等,計179件。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h2>

    組卷:54引用:29難度:0.6
  • 3.《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夸張地說: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yǎng)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yǎng)活五口人。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收益的增加( ?。?/h2>

    組卷:368引用:163難度:0.9
  • 4.漢唐盛世皆是帑藏豐實,充斥漢武太倉的是“陳陳相因”的粟,玄宗開元時的公私倉廩則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儲糧從“粟”到“稻米、粟”這一變化的主要條件是( ?。?/h2>

    組卷:105引用:31難度:0.5
  • 5.我國古代農業(yè)單產比西歐古代和中世紀高得多。據(jù)羅馬時代《克路美拉農書》記載,西歐糧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4-5倍,據(jù)13世紀英國《亨利農書》記載,西歐糧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3倍。而從《齊民要術》看,我國6世紀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麥類則為44-200倍。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我國(  )

    組卷:3引用:3難度:0.5
  • 6.有學者認為,原始農業(yè)時期是科學技術的潛在階段,經(jīng)驗農業(yè)時期是科學技術由解放到應用于生產的階段,科學農業(yè)時期則是科學技術同生產相互滲透、融合乃至等同的階段。該學者意在說明( ?。?/h2>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7.“耒”是傳說中神農發(fā)明的農具,人們約定俗成地將“耒”作為與農具有關的字的部首。常見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兩人或兩牛并耕)、“耬”(播種工具)等等。通過這些漢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國的( ?。?/h2>

    組卷:14引用:12難度:0.9
  • 8.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各種美洲高產作物傳入歐洲,僅土豆一項就使歐洲人口在1700-1900年兩百年間增長25%,使歐洲城市化率增加27%到35%,并幫助催化工業(yè)革命的產生。由此可知( ?。?/h2>

    組卷:44引用:10難度:0.5
  • 9.隨著行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的改善和市場需求的提高,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為1.8億噸,比上年增長3300萬噸,同比增長22.1%;冷鏈物流市場規(guī)模為3035億元,比上年增長485億元,同比增幅19%。這表明我國( ?。?/h2>

    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10.從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到白酒塑化劑事件,食品安全問題已經(jīng)成為需要嚴格監(jiān)管的內容之一。這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xiàn),背后都有違法使用化學添加劑的陰影。這類問題最早可能出現(xiàn)在( ?。?/h2>

    組卷:17引用:11難度:0.7
  • 11.美國著名農業(yè)經(jīng)濟學家帕爾伯格說:“袁隆平把西方國家遠遠甩到了后面,為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并將引領中國和世界過上不再饑餓的美好生活。”這是因為袁隆平( ?。?/h2>

    組卷:5引用:15難度:0.7
  • 12.如表“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統(tǒng)計表
    階段 出土器物
    戰(zhàn)國晚期到西漢前期 隨葬尖葉形鋤、粗莖劍、空首鋪、銅鼓、貯貝器、透雕動物飾牌、璧環(huán)狀手鐲和圓形扣飾為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漢中期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銅兵器、生產用具逐漸減少,內地輸入的鐵器和模仿內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現(xiàn)。
    西漢晚期至東漢初期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絕跡,內地輸入的鐵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鐵錢,已占絕對優(yōu)勢。
    上表是20世紀中期以來滇池地區(qū)出土的器物統(tǒng)計。從出土器物的特點克推斷,漢代( ?。?/h2>

    組卷:3引用:20難度:0.5
  • 13.如圖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鹽場畫像磚,據(jù)此推知當時該地區(qū)(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3引用:5難度:0.7
  • 14.英國的保爾芒圖指出:“工廠制度是機械化的必然結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組成的、帶有一個總動力的設備,只能安設在一個地方,而它的運轉是由一批受過訓練的人員操縱的。這個地方就是工廠,工廠是不允許有別的定義的?!边@種制度的確立(  )

    組卷:21引用:23難度:0.7
  • 15.19世紀中期,歐洲的技工學校和工人學院為女生開設讀、寫、算術、平板縫紉等課程;男生則學氣象學、地質學、陶瓷制作、電學等課程。這樣設置課程是因為(  )

    組卷:0引用:6難度:0.7
  • 16.如圖反映的是近代中國1862-1917年部分貿易數(shù)據(jù)情況。據(jù)此可知( ?。?img alt="菁優(yōu)網(wǎng)" src="http://img.jyeoo.net/quiz/images/202005/158/c3a26df9.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4引用:12難度:0.6
  • 17.美國科學界認為新科技革命有五個方向:新材料、基因工程、AI(人工智能)、量子科學、核聚變。美國具有科技積累優(yōu)勢,屬于第一梯隊。中國有“中國智造2025”等,將是第二梯隊的龍頭。2019年以來美國對中國某高科技企業(yè)進行種種打壓,這表明( ?。?/h2>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18.2014年底,位于浙江慈溪聯(lián)盛廣場的香滿軒餐廳開業(yè),里面有5個機器人:兩個送餐,能報出各種菜名;三個小機器人在門口跳舞助興。這反映了( ?。?/h2>

    組卷:20引用:14難度:0.7

二、材料解析題(共2小題,共19分)

  • 55.衛(wèi)生與健康關系百姓生活和社會穩(wěn)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代處于中國歷史上第四個氣候寒冷期,后期異常干旱。入境外國人士的增加,使我國從未有過的傳染病也開始流行。1408至1644年間,各地發(fā)生的大瘟疫達26次之多。瘟疫等傳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學說得到發(fā)展。中醫(yī)內科理論建立在《傷寒論》之上,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里記載了瘟病的傳染性特征。宋元以來,醫(yī)家從論癥、治法方面對傷寒與瘟病加以區(qū)別。明清之際吳有性著《瘟疫論》,提出“戾氣說”,認為瘟病是戾氣所致,由口鼻傳入,進而指出戾氣有不同類型,并能產生不同疫病。經(jīng)過清代名醫(yī)葉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學說逐漸建立起體系。
    材料二:
    時間 史事
    1660年 用水沖刷的廁所由巴黎傳入英國上層人士的家庭。
    18世紀末 英國上層開始注意個人衛(wèi)生,這種習慣逐漸傳至歐洲和北美。
    1842年 英國人查德威克發(fā)表調查報告,認為疾病同不衛(wèi)生有密切的聯(lián)系,提出建立干凈的自來水系統(tǒng),保證個人和公共用水衛(wèi)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統(tǒng),清掃街道等建議。
    1848年 英國頒布第一部公共衛(wèi)生法
    1855至1875年 倫敦建設下水道現(xiàn)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
    19世紀中期 公共衛(wèi)生運動在美、法、德等國獲得支持,自來水和地下排污系統(tǒng)在歐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1868年 巴斯德的細菌理論獲得證實,促進了公共衛(wèi)生運動的發(fā)展。
    (1)概括瘟病學說的演變歷程;指出瘟病學說在明清時期形成體系的原因。
    (2)歸納近代資本主義國家衛(wèi)生與健康的成就;并結合所學分析其背景。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5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糖是一種特殊產品,有很強的社會、政治、地緣和情感屬性。人類學家馬歇爾?薩林斯就曾說過,在所有味覺中,人類對甜味最敏感、喜歡,需求最大,其對歷史的影響也就格外微妙。
    “當英國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紅茶,其歷史意義甚至足以和發(fā)明蒸汽機相提并論,因為喝茶不但改變了飲食的習慣、消費的模式、工作的意義,更改變了生產、貿易和消費的關系,改變了整個社會和經(jīng)濟的基礎?!?br />——摘編自李軍、王秀清主編《歷史視角中的“三農”:王毓瑚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上述材料認為英國工人喝加糖紅茶的習俗“其歷史意義甚至足以和發(fā)明蒸汽機相提并論”,試對這一觀點加以評析。

    組卷:4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