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佛山市三水中學高一(上)月考歷史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8/9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我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水稻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被列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優(yōu)質(zhì)雜交水稻,為人類解決“溫飽”問題作出重大貢獻。目前已知水稻種植最早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地區(qū)( ?。?/h2>

    組卷:15引用:24難度:0.8
  • 2.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h2>

    組卷:8引用:14難度:0.6
  • 3.有學者把文字的發(fā)明作為文明出現(xiàn)的標志之一。作為史料,下列所選取的一組甲骨文字可以用來了解當時的(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13引用:10難度:0.7
  • 4.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舊部,周初參與叛亂,被滅),建立魯國;姜尚被封在營丘(敵視周的東夷人故地),建立齊國。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h2>

    組卷:45引用:25難度:0.6
  • 5.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shù)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h2>

    組卷:252引用:104難度:0.4
  • 6.如表是中國古籍中出現(xiàn)的幾組人名,據(jù)此推知古代中國人( ?。?br />
    姓名 古籍 姓名 古籍
    鄭嚴祖、裴安祖 《北史》 張茂宗、楊延宗 《新唐書》
    洪興祖、馮繼業(yè) 《宋史》 何榮祖、韓顯宗 《元史》
    湯顯祖、嚴世蕃 《明史》 史念祖、楊光先 《清史稿》

    組卷:11引用:12難度:0.7
  • 7.井田制下,村社內(nèi)的土地分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給村社成員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換,村社成員要隨份地變動而遷居,即“三年一換土易居”。這意味著私田( ?。?/h2>

    組卷:434引用:57難度:0.4
  • 菁優(yōu)網(wǎng)8.歷來的政治斗爭本質(zhì)上都是權力和利益之爭,而政治制度則是實現(xiàn)和維護權力與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來認識先秦時期的重要制度,如圖中①至④依次應填入(  )

    組卷:23引用:54難度:0.9
  • 9.《左傳》記載:“(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周)王卒大敗,祝聃(鄭莊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边@一事件反映出的時代特征是( ?。?/h2>

    組卷:71引用:82難度:0.9
  • 10.1984年,在大連鳳鳴島陡峭的半山坡上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的貨幣窖藏,貨幣不分類別混雜放置,有刀幣、布幣、圓錢三種,總計2415枚。考古發(fā)現(xiàn),藏幣者沒有深挖窖坑,只是將貨幣放入礫石中,蓋上一大石板,再用礫石堆砌周圍。據(jù)此可推知,戰(zhàn)國時期(  )

    組卷:26引用:16難度:0.6
  • 11.商鞅變法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使秦國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變法成功的因素有(  )
    ①順應歷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權貴,執(zhí)法如山
    ③南門徙木確立了百姓對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變法的思想障礙

    組卷:10引用:16難度:0.9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0分,第33題8分,第34題12分共40分。

  •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鞅變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國強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實現(xiàn)。秦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攻守均得其便,戰(zhàn)國時期,國都未被他國攻破的只有秦國。秦國內(nèi)部紛爭較少,從秦獻公時起的150年中,獻公、孝公、趙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幾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較長,內(nèi)部相對穩(wěn)定。武王、孝文王、莊襄王在位時間短,但也沒有因王位繼承而引起內(nèi)部分裂。總之,秦統(tǒng)一中國是順應歷史發(fā)根要求,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優(yōu)勢造成的。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秦能夠?qū)崿F(xiàn)統(tǒng)一的原因。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4.“刑棄灰(一般認為是草木灰)于道”常被認為是秦律苛暴的典型體現(xiàn)。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表是關于秦律“刑棄灰于道”在不同時期的記載
    時期 內(nèi)容 出處
    西漢 刑棄灰于道者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東漢 棄灰于道者黥 班固《漢書?五行志》
    棄灰于道則誅 《宋文選》卷二十李邦直文
    備注:(黥【qíng】刑罰,在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
    材料二 出土資料表明秦律的設立主要是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有非常強的針對性。秦律雖嚴密,但并非不合理,因此就不能再用殘暴來形容秦律,對于已經(jīng)被符號化的“刑棄灰于道”也要重新考察。
    ——摘編自朱金才《“刑棄灰于道”新論一秦朝滅亡原因再考察》材料三
    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馬駒遇之輒死。 張燧《千百年眼》
    田家之灰是一項肥壅(肥料),商鞅刑及棄灰,秦之農(nóng)事所以。 張履祥:《補農(nóng)書》卷下
    鬼……入人宮……以灰漬之,則不來矣 《睡虎地秦簡?日書》
    (1)據(jù)材料一指出關于秦律“刑棄灰于道”在不同時期的記載有什么共性與不同。
    (2)歸納材料二的觀點。結(jié)合材料三為材料二的觀點尋找依據(jù)。
    (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有哪些?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