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棄灰(一般認為是草木灰)于道”常被認為是秦律苛暴的典型體現(xiàn)。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表是關(guān)于秦律“刑棄灰于道”在不同時期的記載
時期 |
內(nèi)容 |
出處 |
西漢 |
刑棄灰于道者 |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
東漢 |
棄灰于道者黥 |
班固《漢書?五行志》 |
宋 |
棄灰于道則誅 |
《宋文選》卷二十李邦直文 |
備注:(黥【qíng】刑罰,在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
材料二 出土資料表明秦律的設(shè)立主要是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有非常強的針對性。秦律雖嚴密,但并非不合理,因此就不能再用殘暴來形容秦律,對于已經(jīng)被符號化的“刑棄灰于道”也要重新考察。
——摘編自朱金才《“刑棄灰于道”新論一秦朝滅亡原因再考察》材料三
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馬駒遇之輒死。 |
張燧《千百年眼》 |
田家之灰是一項肥壅(肥料),商鞅刑及棄灰,秦之農(nóng)事所以。 |
張履祥:《補農(nóng)書》卷下 |
鬼……入人宮……以灰漬之,則不來矣 |
《睡虎地秦簡?日書》 |
(1)據(jù)材料一指出關(guān)于秦律“刑棄灰于道”在不同時期的記載有什么共性與不同。
(2)歸納材料二的觀點。結(jié)合材料三為材料二的觀點尋找依據(jù)。
(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影響歷史解釋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