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廣東省深圳大學(xué)附中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chǔ)。
-
1.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一年一度的校園讀書節(jié)開始啦!班級擬開展“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請你參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
四月,是草木萌發(fā)、關(guān)雎鳴唱的季節(jié),溪水潺潺,草長鶯飛;四月,也是掙脫jī絆、笑迎明天的季節(jié),放下r?ng雜,追逐夢想。為了激發(fā)同學(xué)們朗誦詩歌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xué)習氛圍,班委與老師討論決定下周舉行一次“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經(jīng)過激烈的角逐,將會評出一等獎3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5人。誦讀經(jīng)典詩文,有助于我們從誦讀中汲取精華,吸取智慧,陶冶美好的情操,潛移默化地提高學(xué)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zhì),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根據(jù)漢字寫拼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①萌
②關(guān)雎
③jī
④r?ng
(2)文中畫線句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正確表述。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76引用:3難度:0.8 -
3.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文化知識表述有誤一項是( ?。?/h2>
組卷:28引用:1難度:0.8
二、閱讀。
-
10.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各題。
我的《清明上河圖》
馮驥才 ①與我糾結(jié)了幾十年的一幅畫,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圖》。我是畫山水出身,初識它時卻給我以強大的震撼。一個畫家居然敢于把一個城市畫下來,古今中外惟有這位宋人張擇端。而且這幅畫無比的龐博和深厚,精確和傳神,連街頭上發(fā)情的驢、打盹的人和犄角旮旯的茅廁也全都收入畫中!現(xiàn)在想來,我對它的癡迷與我對民俗興趣的潛質(zhì)分不開。當時我二十歲出頭,氣盛膽大,不知天高地厚,居然發(fā)誓要把它臨摹下來。
②我最初臨摹《清明上河圖》是失敗的。我以為自己習畫是從宋人院體畫入手,臨摹這幅畫不會太難。但動手臨摹才知道,除去畫中的山石、樹木和流水我畫過,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車、店鋪、家具、風俗事項和生活物品,都從未畫過。不知道畫法,很難下手。然而,我天性喜歡面對挑戰(zhàn),臨摹此圖時,偏偏選擇畫中最復(fù)雜的一段——虹橋,以為拿下這一環(huán)節(jié),便可包攬全卷。誰料這不足兩尺的畫面上竟擁擠著上百個人物。各人各態(tài),小不及寸,手腳如同米粒。這些人物擠在一起,相互交錯,彼此遮翳:倘若錯位,哪怕差之分毫,也會亂了一片。這一切只有經(jīng)過臨摹,才明白其中無比的高超。于是畫過了虹橋這一段,便擱下筆,一時有被此畫打敗之感。
③重新燃起臨摹《清明上河圖》的決心,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我從事的仿古工作中途停止了,有很多的時間,可用來臨摹這幅繪畫史上的巨制。我做好充分準備,先自制一個玻璃臺面的小桌,下置臺燈,把用硫酸紙勾描下來的白描全圖鋪在玻璃上,敷以素絹;待電燈一開,畫面清晰地照在絹上,這樣再對照印刷品臨摹就不會錯位了。可是我沒有張擇端用的那種禿筆,怎么辦?我琢磨出一個好辦法,用火柴吹滅后的余燼燒去毛筆鋒毫的虛尖,這種人造禿筆畫出來的線條,竟然像歷時久矣的老筆一樣蒼勁。同時,我還對《清明上河圖》中的各種技法悉心揣摩,先要另紙練習,直到有了把握,才敢上手臨摹。這樣,始自卷尾,由左向右,一路下來,愈畫愈順,感覺自己的畫筆隨同張擇端一起穿街入巷,游逛百店,與往來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待走出城門,徜徉在人群中,自我感覺完成這幅巨畫的臨摹應(yīng)無問題時,忽然出了一件意外的事。
④一天,我的鄰居引來一位美藉華人說要看畫。據(jù)說這位來訪者是位作家。我當時還沒有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對作家心懷神秘和景仰,遂將正在臨摹中的《清明上河圖》給她看。畫幅太長,畫而低垂,我正想把畫放在桌上,誰料她突然跪下來看,那種虔誠之態(tài)使我大吃一驚。當她說如果她“有這樣一幅畫,就會什么也不再要了?!蔽冶簧钌畲騽樱詾檎娴挠龅剿囆g(shù)上的知音,當即說我給你畫一幅吧。
⑤藝術(shù)的動力常常是被感動。于是我放下手中畫了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圖》,第二天就去買絹和裁絹,用紅茶兌上膠礬,一遍遍把絹染黃染舊染勻,再在屋中架起竹竿,系上麻繩晾絹。那條絹有五米多長,便折來折去地在我小小房間的半空中“游走”。此時的我,對這幅畫臨摹得正是得心應(yīng)手,動筆畫起來很流暢,對自己也很滿意。天天白日上班,夜里臨摹,直至更深夜半。嘴里嚼著饅頭咸菜,卻把心里的勁兒全給了這幅畫。那年我三十二歲,精力充沛,一口氣干下去,到了完成那日,便買了一瓶通化的紅葡萄酒慶祝一番,掐指一算居然用一年零三個月!
⑥但不久唐山大地震來了,我家被毀,墻倒屋塌,人爬出來后,心里猶然惦著那畫。地震后的幾天,我鉆進廢墟尋找衣服和被褥時,冒險將它挖出來。所幸的是我一直把它放在一個細長的裝餅干的鐵筒里,又擱在書桌抽屜最下一層,故而完好無損。這畫隨我一起逃過一劫,與我是一般尋常的關(guān)系嗎?
⑦此后,一些朋友看了這幅無比繁復(fù)的巨畫,勸我不要給那位美籍華人。我執(zhí)意說:“答應(yīng)人家了,哪能說了不算?”
⑧待到1978年,那位美籍華人來到中國,從我手中拿過這幅畫的一瞬,心里真有點舍不得。我覺得她是從我心中拿走的。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說她一定請專業(yè)攝影師拍一套照片給我。此后,她來信說這幅畫已鑲在她家紐約曼哈頓第五大街客廳的墻上,還是請華盛頓一家博物館制作的鏡框呢。信中夾了幾張這幅畫的照片,卻是用傻瓜相機拍的,光線很暗,而且也不完整。
⑨1985年我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筆會,中間抽暇去紐約看她,也看我的畫。我的畫的確堂而皇之被鑲在一個巨大又講究的鏡框里,內(nèi)裝暗燈,柔和的光照在畫中那神態(tài)各異的五百多個人物的身上。每個人物我都熟悉,好似“熟人”。雖是臨摹,卻覺得像是自己畫的。我對她說別忘了給一套照片做紀念。但她說這幅畫被固定在鏡框內(nèi),無法再取下拍照了。屬于她的,她全有了;屬于我的,一點也沒有。那時,中國的畫家還不懂得畫可以賣錢,無論求畫與送畫,全憑情之所至,所謂“秀才人情紙半張”。一時我有被掠奪的感覺,而且被掠得空空蕩蕩。它畢竟是我用年輕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換來的!
⑩寫到這里,一定有人說,你很笨,叫人弄走這樣一幅大畫!
?我想說,受騙多半源自一種信任或感動。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并沒有人拿走,還在我身上。而且,還有這未完成的小半卷的《清明上河圖》,藏于畫室,自我見證。
摘自《新民晚報》2022年03月16日(有刪減)(1)選文圍繞“我的《清明上河圖》”寫了哪幾件事?請概括并填空。
①
(2)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和手法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初識它時卻感到強大的震撼”句中“卻”字有轉(zhuǎn)折的意思,表明“我”內(nèi)心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也突出了《清明上河圖》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
B.作者一開始認為自己習畫是從院體畫入手,臨摹《清明上河圖》會很簡單,但后來發(fā)現(xiàn)張擇端筆法多端、個性很強,所以一開始臨摹失敗。
C.文章標題“我的《清明上河圖》”指的是被美籍華人精心算計拿走的那一幅作品。文中作者對美籍華人的功利市儈、言而無信進行了譴責。
D.后來美籍華人的失信,實則前文已經(jīng)多次埋下伏筆,例如“我以為真的遇到藝術(shù)上的知音”,句中“我以為真的”暗示“不是真的”。
(3)請從修辭的角度品味第③段中畫線句子。
(4)文章主要寫“我”臨摹《清明上河圖》的故事,但第⑥段提到了唐山大地震,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
(5)結(jié)尾處寫到“一時我有被掠奪的感覺,而且被掠得空空蕩蕩”,卻又稱“世上最美好的東西并沒有人拿走,還在我身上”,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這樣表述是否矛盾?《清明上河圖》承載了“我”哪些情感?組卷:32引用:1難度:0.3
三、寫作。
-
11.魯迅在《社戲》中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痹谀愕挠洃浝铮袥]有這樣的“好豆”“好戲”呢?
請以“最好的 ”為題回憶自己曾經(jīng)擁有的美好。
要求:(1)在橫線上補全題目;(2)寫出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組卷:10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