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西百色市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春秋時期的霸主大都需要打著周王室的旗號,來凝聚諸侯,同時號令諸侯。戰(zhàn)國初期,不論是田氏齊國還是趙、魏、韓三國,雖然獲得了實質性的自立,但也需要周王室的冊封。這表明當時(  )

    組卷:5引用:5難度:0.6
  • 2.轉運使司在宋初設置時只是中央派駐地方的監(jiān)司機構,“專主糧餉”,供應軍隊。到南宋后期轉運使司的屬官有“主管文字”“斡辦公事”“準備差遣”“帳斡”等,屬官之下配備人吏如勾押官、前行、后行等。這一變化(  )

    組卷:1引用:14難度:0.6
  • 3.羅馬法中有一案例:“一個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燒莊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勢加大而蔓延開來,燒毀了別人的谷物或葡萄樹,如果他是在刮風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個放任損害發(fā)生的人一樣地被認為犯有過失而承擔責任?!贝税咐f明,在古代羅馬(  )

    組卷:65引用:40難度:0.6
  • 4.1789年,華盛頓上任后,任命了部長,遇有重要事情或在緊急時期,即召集部長們開會,這就是華盛頓所首創(chuàng)的內閣會議制。這在憲法中并無規(guī)定,它不向國會負責,只向總統(tǒng)一人負責,無集體責任。這一體制被一直沿傳下來。這一做法( ?。?/h2>

    組卷:10引用:13難度:0.7
  • 5.甲午戰(zhàn)敗后,雖然各種政治派別對于民族國家的構建方式和形態(tài)模式存在爭議,但最核心的共識都在于試圖通過重新建立對現(xiàn)代中國的理解。這反映出甲午戰(zhàn)后( ?。?/h2>

    組卷:7引用:9難度:0.6
  • 6.1952年,中國民族自治區(qū)的類型有如下三種:由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為基礎建立自治區(qū);由一個大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為基礎并包括個別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所建立的自治區(qū);由幾個或多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為基礎聯(lián)合建立的自治區(qū)。這表明,當時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h2>

    組卷:53引用:20難度:0.6
  • 7.1920年,列寧認為,在必須堅持“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口號的同時,還必須實行“全世界無產(chǎn)者和被壓迫民族聯(lián)合起來”的口號。列寧意在號召(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8.1955年2月25日,美國國務院向駐美國的亞非各國使團發(fā)出一個長達4頁的通函。通函指出,英國迫切希望友好國家代表團做好應對共產(chǎn)黨代表的各項準備,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議題。據(jù)此可推知,當時的美國(  )

    組卷:17引用:9難度:0.5
  • 9.柏林墻倒塌后,英國媒體評論道:“重新統(tǒng)一對德國人民而言已經(jīng)不再是幻想,然而它對于德國之外的許許多多的人,不管是民主世界的也罷,共產(chǎn)黨世界的也罷,還仍然是一場夢魔。”該評論意在指出,德國統(tǒng)一( ?。?/h2>

    組卷:5引用: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26題18分,27、28題各16分,共50分)

  •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瓷器造型、色彩追求意境、氣韻,它一改漢唐瓷器豐滿博大開闊圓潤的藝術風范,秉承文人階層審美趣味,展現(xiàn)出內斂含蓄、淡泊典雅的美學氣質……宋代繪畫、宋詞追求主觀情趣的表現(xiàn),趨于平淡素雅。天真清新的風格也反映在瓷器釉色的追求上,體現(xiàn)出渾然天成的自然美,反映出時代哲學的內涵。通過宋瓷,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宋文化的豐富內容。
    --據(jù)王倩等《宋代瓷器與宋代文化品格》材料二 宋代定窯、汝窯、官窯、越窯、耀州窯、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吉州窯、磁州窯等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互通、影響與傳播。遼瓷中的白瓷淵源于定窯,金代磁州窯中的白釉黑花瓷器與北宋一脈相承。宋代瓷器通過登州,揚州、杭州、明州、泉州、廣州等港口銷往世界各地,影響著各國瓷器的設計和生產(chǎn)。北宋瓷器的紋樣也多采自中西亞諸國的裝飾題材。
    --據(jù)李龍生、費利君《宋代瓷器文化的傳播及其審美取向》(1)結合史實,概括說明材料一中宋代瓷器風格的成因。
    (2)依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瓷器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

    組卷:10引用:9難度:0.4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贄(1527-1602),主張“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世間種種,皆衣與飯類耳”。他進而提出“人必有私”,“私心,人之心也”的觀點,就是圣人也必有勢利之心,沒有不計較功利的人,應該使人人都能遂其所欲,人人都能平等地爭取自己的物質利益,這樣就是理想的社會。他對儒家圣人的批判,“萬世成憲,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萬世之至……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他的著作多次遭到統(tǒng)治者禁毀,最后在他70多歲時仍被逮捕下獄,憤而自殺,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517年,路德(1483~1546年)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德國宗教改革確定了“教隨國定”原則,形成了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國取得合法地位。
    --《中外歷史綱要下》(1)根據(jù)材料一、二,分別概括李贄和路德的思想主張。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贄和路德思想主張的相同社會背景。

    組卷: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