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將軍公孫賀,義渠人,其先種。賀父渾邪,景帝時為平曲侯,坐法失侯。賀,武帝為太子時舍人。武帝立八歲,以太仆為輕車將軍,軍馬邑。后四歲,以輕車將軍出云中。后五歲,以騎將軍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南窌侯。后一歲,以左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無功。后四歲,以坐酎金失侯。后八歲,以浮沮將軍出五原二千余里,無功。后八歲,以太仆為丞相,封葛繹侯。賀七為將軍,出擊匈奴無大功,而再侯,為丞相。坐子敬聲與陽石公主有私,為巫蠱,族滅,無后。
(節(jié)選自《史記?列傳第五十一》)材料二:
      賀少為騎士,從軍數(shù)有功。賀夫人君孺,衛(wèi)皇后姊也,賀由是有寵。元光中為輕車將軍,軍馬邑。后四歲,出云中。后八歲,遂代石慶為丞相,封葛繹侯。時朝廷多事,督責(zé)大臣。自公孫弘后,丞相李蔡、嚴(yán)青翟、趙周三人比坐事死。石慶雖以謹(jǐn)?shù)媒K,然數(shù)被譴。初,賀引拜為丞相,不受印綬,頓首涕泣,曰:“臣本邊鄙,以鞍馬騎射為官,材誠不任宰相。”上與左右見賀悲哀,感動下泣,曰:“扶起丞相?!辟R不肯起,上乃起去,賀不得已拜。出,左右問其故,賀曰:“主上賢明,臣不足以稱,恐負(fù)重責(zé),從是殆矣?!辟R子敬聲,代賀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聲以皇后姊子,驕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軍錢千九百萬,發(fā)覺,下獄。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師大俠也,聞賀欲以贖子,笑曰:“丞相禍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卑彩浪鞆莫z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詛上,且上甘泉當(dāng)馳道埋偶人,祝詛有惡言。下有司案驗賀,窮治所犯,遂父子死獄中,家族
(節(jié)選自《漢書?公孫賀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后/果得安世
B.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后果得安世
C.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后果得安世
D.是時/詔捕陽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賀自請逐捕安世/以贖敬聲罪/上許之后/果得安世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胡跟“蠻夷戎狄”一樣,都是古代中原華夏族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在西漢時期,“胡”主要是指匈奴人。
B.平曲侯,是古代君主封賜給有功之臣或皇親國戚的一種爵位。各朝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不盡相同,一般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C.印綬是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在身。一般,綬帶的顏色常用以標(biāo)志不同的身份與等級。
D.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公孫賀深為君主寵信,雖屢次出兵都是無功而返,還曾因犯法失候,但后來仍能高居相位。
B.公孫賀謹(jǐn)小慎微,詔命丞相之職不受,擔(dān)心自己無法擔(dān)任重職,從此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C.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驕奢枉法,最終因擅用軍中錢餉而身陷囹圄。
D.公孫賀愛子心切,想通過追捕朱安世來將功贖罪,不料弄巧成拙,反被朱安世從獄中告發(f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賀七為將軍,出擊匈奴無大功,而再侯,為丞相。
②下有司案驗賀,窮治所犯,遂父子死獄中,家族。
(5)公孫賀被族滅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進(jìn)行概括。

【答案】C;A;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1/20 20:0:2組卷:6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qiáng)。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貴金幣。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yáng)帆首達(dá)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帝大悅,爵賞有差。舊港者,故三佛齊國也,其首陳祖義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諭,祖義詐降,而潛謀邀劫。和大敗其眾,擒祖義。六年九月,再往錫蘭山。國王亞烈苦柰兒誘和至國中,索金幣,發(fā)兵劫和舟。和覘賊大眾既出,國內(nèi)虛,率所統(tǒng)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亞烈苦柰兒及其妻子官屬。劫和舟者聞之,還自救,官軍復(fù)大破之。九年六月獻(xiàn)俘于朝。是時,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替,來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復(fù)命和等往使,至蘇門答剌。其前偽王子蘇干剌者,怒和賜不及己,率兵邀擊官軍。和力戰(zhàn),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還朝。帝大喜,賚諸將士有差。十四年冬,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造使朝貢,辭還。復(fù)命和等館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十九年春復(fù)往,明年八月還。二十二年正月,舊港酋長施濟(jì)孫請襲宣慰使職,和賞敕印往賜之。比還,成祖已晏駕。洪照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備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而諸番國遠(yuǎn)者猶未朝貢,于是和復(fù)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和歷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yuǎn)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為明初盛事云。
    (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yáng)帆/首達(dá)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宜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B.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yáng)帆/首達(dá)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C.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yáng)帆/首達(dá)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D.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yáng)帆/首達(dá)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藩邸,指漕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擁有封地或封國的親王、郡王。
    B.爵賞,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給予下屬或同僚的巨額賞賜。
    C.晏駕,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意思相同的詞還有駕崩、賓天等。
    D.朝貢,指古代外國或藩屬國的使臣來朝見君主,并敬獻(xiàn)禮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尋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處;二是要宣揚(yáng)明朝的國威,顯示中原的富強(qiáng)。
    B.鄭和富有智謀,思慮周全。錫蘭山國王誘捕鄭和,欲索金帛,鄭和對此作出詳細(xì)的計劃,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敗其軍,大獲全勝。
    C.鄭和善于作戰(zhàn),屢敗敵寇。他俘獲了想借詐降來搶劫明軍的陳祖義,又擒拿了前偽王子蘇干刺及其妻子兒女,顯了軍威保了安全。
    D.鄭和七次出使,功勛卓著。鄭和歷事三朝,先后出使過三十多個國家,獲得了許多寶物,使明朝與海外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聯(lián)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交趾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替,來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
    (5)根據(jù)文本材料,談?wù)勦嵑拖挛餮蟮慕?jīng)濟(jì)得失。

    發(fā)布:2024/11/19 15:0:1組卷:165引用:10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qiáng)志,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乎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念眾莫不知每一念出乎其功以為韭我莫能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于治亂”與“君子敏于事”(《<論語>十二章》)兩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與“自伐者無功”(《老子四章》)兩句中“伐”字的意義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與“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十二章》)兩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屬草稿未定”與“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兩句中“屬”字意義相同。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②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
    (4)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發(fā)布:2024/11/20 2: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王英,邦杰,益都人。性剛果,有大節(jié),膂力絕人,善騎射。父職,為莒州翼千戶。父子皆善用雙刀,人號之曰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元貞元年,從左丞董士選討大山賊劉貴,擒之。延祐二年,寧都賊起,行省命英率各萬戶軍討之。賊勢甚張,英屢戰(zhàn)皆勝,斬獲不可勝數(shù),積尸盈野,水為不流。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張閭所領(lǐng)軍于境,至木麻坑,擒賊蔡五九。又追賊至上虎嶂,遇賊三千余人,盡殲之。至順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陽州賊張思進(jìn)等二千人。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請降。元統(tǒng)元年,授懷遠(yuǎn)大將軍、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至元三年,李志甫起漳州,劉虎仔起潮州,詔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兒討之。方賊起時,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謂僚佐曰:“是雖鼠竊狗偷,非刀王行不可。其人雖投老,必可以義激?!蹦耸褂轮?。英曰:“國家有事,吾雖老,其可坐視乎!”據(jù)鞍橫,精神飛動,馳赴焉。及賊平,英功居多。至正中,毛貴陷益都,英時年九十有六,乃謂其子弘曰:“我世受國恩,美官厚祿,備嘗享之。今老矣,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尚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漿不入口者數(shù)日,遂卒。毛貴聞之,使具棺衾以葬。將斂,舉其尸不動,焚香祝曰:“公子弘請公歸葬先塋。”祝畢,尸遂起,觀者莫不驚異。山東宣慰使普顏不花及憲司請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餓死芹泉,有夷、齊之風(fēng),為臣之清者也?!鼻廴?,谷名,英所居也。
    (選自《元史?王英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B.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C.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D.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賊六百余人突至/英與戰(zhàn)/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余人。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據(jù)本名涵義而另起的別名,稱為字。
    B.襲,世襲,即世代承襲。古代多指帝位、爵位、官職、領(lǐng)地等世代相傳。
    C.閩,古種族名,生活在浙南和福建一帶,因以為地名,后為福建的簡稱。
    D.槊,長柄大刀,古代的一種兵器?!皺M槊”,即橫持大刀,指從軍或習(xí)武。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英是位元朝將領(lǐng),他性格剛毅,為人果敢,力大無比,箭法了得,善用雙刀,被人們稱為“刀王”。
    B.至順二年,張思進(jìn)等人在桂陽起事,王英奉命前往招降抓捕,到達(dá)后,他廣布威信,賊寇都相繼乞降。
    C.李志甫、劉虎仔兩人舉事時,王英雖已退休,但不忘為國分憂,毅然披掛上陣,積極平叛,戰(zhàn)功顯赫。
    D.家鄉(xiāng)淪陷后,96歲的王英,不愿變節(jié)茍活,決意不食寇粟,最終絕食殉國,其忠義之舉感動世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老矣,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尚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乎!
    ②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發(fā)布:2024/11/19 8:0:1組卷:1引用:1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