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夢游天姥吟留別》2021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夢游天姥吟留別》,完成下面小題。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對“夢游天姥吟留別”讀法正確的一項是
A.夢游/天姥/吟/留別
B.夢游天姥/吟留別
C.夢游/天姥吟留別
D.夢游天姥吟/留別
(2)下面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古來優(yōu)秀的送別詩作不可勝數(shù),而李白這首《夢游天姥吟留別》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詩人用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無憂無慮溫馨和睦的神仙世界。
B.唐代詩歌繼承了漢魏以來的五言、七言古體詩,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是一首古體詩。
C.《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富有浪漫主義風格的長詩。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麗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諸多形象。這些形象活靈活現(xiàn),令人眼花繚亂。
D.《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吟誦留別之情的詩作。雖寫夢游,實則為“吟”,詩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
(3)以下對這首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游歷了天姥山之后而寫的一首留贈給友人的詩歌。
B.這首詩隨詩人情感與思緒的變化,句式與節(jié)奏也在不斷變化?!傲腥迸Z,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四句連用四字句,節(jié)奏緊湊,生動地描繪出洞天石門打開時的雄偉氣勢。
C.詩中特意提到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因為謝靈運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過,李白有意仿效之。
D.這首詩寫于唐玄宗天寶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卻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所以在詩中既表現(xiàn)出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思想,又有無力回天的感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組卷:43引用:2難度:0.7
二、情景默寫
-
2.默寫。
(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天姥山時隱時現(xiàn)的句子是“
(2)《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由現(xiàn)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
(4)《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5)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
(6)《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由夢境又回到現(xiàn)實的句子:“
(8)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流露出消極的情緒: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有相似的消極情緒流露的詩句:“組卷:53引用:4難度:0.9 -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2)在《赤壁賦》中蘇軾用“
(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用“組卷:172引用:5難度:0.9 -
4.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
(2)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xiàn)詩人蔑視權貴的句子是“
(3)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極寫自己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4)杜甫在《登高》中用“
(5)《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
(6)《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感激作歌行”的原因,在文中被凝練成千古流傳的兩句詩“組卷:9引用:2難度:0.9 -
5.默寫。
(1)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2)杜甫《登高》一詩中,“
(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組卷:123引用:2難度:0.9 -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以“
②杜甫《登高》中“
③《赤壁賦》中,蘇軾認為,造化所為,非吾所有,不可強求,“組卷:94引用:4難度:0.8 -
7.理解課文與默寫。
(1)A.運用側面烘托,說明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的詩句是“
B.《明湖居聽書》寫小玉說書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杜眯小分幸灿蓄愃魄榫?,以表現(xiàn)琵琶女的高超技藝,這兩句詩是“
(2)A.詩中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描寫琵琶女技藝高超、美麗出眾的詩句是“
B.白居易《琵琶行》中“
(3)A.詩人用“
B.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4)詩中寫琵琶女年長色衰后寂寞處境的詩句是“
(5)詩中借月和江水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詩句是“
(6)古代文人擅長借“夢”寄托情思,如本詩中的“
(7)A.“
B.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表達了身不能共處、心卻能相通的意思?!杜眯小分信c之意思相近的兩句是“
C.詩人由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聯(lián)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感慨兩人同病相憐,于是唱出了“
(8)詩中直接點出“我”的悲慘遭遇的句子是“
(9)“
(10)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因其啼聲甚哀,往往傳達一種凄涼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11)古詩文中常常有以酒為媒介抒發(fā)情感的名句,如詩中“
(12)嚴格地說,潯陽并非絕對沒有音樂,只是聲音單調繁雜,實在難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13)寫詩人請琵琶女再次演奏并承諾為她譜寫歌詞的詩句是“
(14)琵琶女面對詩人的再次邀請,作出的回應是“
(15)在琵琶女最后一次演奏結束之后,詩人的表現(xiàn)是“組卷:7引用:2難度:0.9 -
8.理解課文與默寫。
(1)A.詩中由高到低,借“猿”“鳥”等意象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B.“
(2)A.詩中用落葉和江水抒發(fā)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之情的句子是“
B.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C.詩中用神來之筆描寫秋色的凄冷和長江的氣勢宏大,顯示了詩人出神入化之筆力的兩句是“
(3)A.杜甫一生漂泊,晚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中有兩句對其生活狀況作了生動的概括,即“
B.詩中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詩人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4)詩中道出郁積于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組卷:30引用:3難度:0.8 -
9.理解課文與默寫。
(1)A.詩中點明詩人秋夜送別友人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涼氣氛的詩句是“
B.詩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
(2)“
(3)A.詩中寫離別在即,慘然傷情,茫茫的江水浸著一輪冷月,迷蒙的夜景更給離別涂上一層愁色的句子是“
B.白居易與友人告別時吟唱“
(4)詩人第一次側面描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詩句是“
(5)詩中表現(xiàn)琵琶女欲說還休的心態(tài)的句子是“
(6)詩中表現(xiàn)琵琶女不愿出場但又盛情難卻、猶豫不決的矛盾心理的詩句是“
(7)詩中“
(8)“
(9)詩中描寫琵琶女彈奏姿態(tài)的一句是“
(10)“
(11)詩中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琵琶樂音和旋律的變化,其中表現(xiàn)樂聲沉重特點的句子是“
(12)“
(13)詩人運用旋律的變化寫出了先“滑”后“難”的兩種音樂意境的句子是“
(14)A.白居易另有絕句《夜箏》,其中“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和《琵琶行》中“
B.詩中詩人用獨特的感受來描繪樂聲雖停卻余韻無窮的音樂境界的句子是“
(15)A.詩中表現(xiàn)樂曲激越雄壯的特點的句子是“
B.詩中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樂描寫是“
(16)詩中描寫樂聲停止如撕裂綢帛的兩句是“組卷:9引用:2難度:0.9
三、句子默寫
-
10.默寫出下列空缺處的文字。
(1)山不厭高,
(2)
(3)萬里悲秋常作客,
(4)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組卷:83引用:3難度:0.9 -
11.補寫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
(2)
(3)熊咆龍吟殷巖泉,
(4)羽扇巾,談笑間,
(5)舞幽壑之潛蛟,
(6)
(7)師者,所以
(8)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詩經?子衿》中原寫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來比喻渴望得到賢才的語句是:組卷:56引用:2難度:0.9
九、古代詩歌閱讀
-
33.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夢游天姥吟留別 ??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煙濤微茫信難求 信:確實,實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淥:清澈 B.失向來之煙霞 向來:原來 青冥浩蕩不見底 青冥:清澈的湖水 C.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我欲因之夢吳越 因:依據(jù) D.恍驚起而長嗟 恍:猛然驚醒的樣子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昏暗
A.詩歌大部分描繪了夢幻中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
B.詩人運用想象、夸張手法,描繪夢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種理想。
C.詩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與現(xiàn)實的官場生活格格不入,體現(xiàn)自己的志向高潔、清新脫俗的一面。
D.詩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長期在朝廷被權貴排擠、奴役的一種現(xiàn)實。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②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4)下列文體常識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大歷二年”中的“大歷”是年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
B.“遷”在古代稱為調動官職,一般指升遷,如右遷。也指貶謫,放逐。
C.《夢游天姥吟留別》和《短歌行》是一首古體詩,“歌”“行”“吟”都是古體詩。
D.古漢語中的“明年”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明年”,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組卷:38引用:4難度:0.6 -
34.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問題。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1)對這兩首詩的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聽穎師彈琴》起調輕柔細碎,音調纏綿婉轉,用一對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做比,讓人聯(lián)想到他們在切切私語、談笑、傾訴。
B.“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寫聲音舒緩、悠揚,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隨風癲狂、飄蕩,使人也為之神游四方。
C.在描繪李憑箜篌彈奏的樂聲時,詩人馳騁自己大膽的幻想和豐富的聯(lián)想,形成神奇變幻、令人應接不暇的藝術境界。
D.李詩脈絡沒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隨著詩人想象的流動,想象所至,筆之所至,故而使人難以把握詩中描寫的音樂美。
(2)《琵琶行并序》中也描寫了音樂,試比較《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與《琵琶行并序》在音樂描寫上的異同。組卷:70引用:4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