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qū)思源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共11分)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題。
    詩詞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記誦
    宋春光
           ①在近日剛結束的上海書展中,古詩詞相關的圖書、分享會、談話活動等都備受讀者青睞。包括《中國詩詞大會》在內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熱播,正展現了人們對古詩詞文化的熱情。但若要避免古詩詞文化成為“快餐文化”,把握古詩詞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②古詩詞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所謂“普及”究竟指向何處?目前來看,社會上對古詩詞的弘揚,著力點主要在于記誦。古詩詞文化的普及固然應包括記誦乃至創(chuàng)作,但僅停留在這些“技”的層面實則并非真正的普及。我們的社會既不需要“有腳書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為詩人。古詩詞及其傳承有其自身的轉性。作為“有意味的形式”,詩詞所承載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詩詞能夠超越時空的界限流傳至今并成為經典,這是我們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選擇的結果,這些詩詞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歷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們也應認識到,詩詞中的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理解與體認中被不斷豐富,從而不斷生成利于社會發(fā)展的、契合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的“意味”。古詩詞中的每一個意象與典故,所承載的都是人們的情感積淀與思維方式。所以,我們吟誦古詩詞的過程,其實也是對這些“意味”產生情感認同和審美體認的過程,將最終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諸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這些經典的詩詞,它們各自雖有其不同的風格與歷史文化語境,卻往往蘊含著相似的主題:對人生價值的追尋、對本真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情感的珍視。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也正是因為這些作品中所傳達的對于人生的思考與選擇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義。因此,長期的吟誦與體會便會使這些詩詞中的意蘊積淀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中,對人的價值建構與心靈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⑤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古詩詞文化普及所指向的,應是每位讀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覺能力的提升。每一個個體人文素質的提升,也將為我們民族走向未來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記誦是我們體認古詩詞的途徑,以記誦為評判標準的文娛節(jié)目對于古詩詞文化傳播也確有其借鑒意義,但僅從記誦層面“普及”古詩詞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這就需要我們有更多的學者站在歷史文化的高度來體認、解讀古詩詞的文化意蘊,為讀者與古詩詞之間架起有效的橋梁。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A.詩詞文化普及是否止于記誦。
    B.古詩詞文化的普及把握方向是至關重要的。
    C.長期的吟誦與體會便會使這些詩詞中的意蘊積淀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中,對人的價值建構與心靈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D.古詩詞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所謂“普及”究竟指向何處?
    (2)選出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
     

    A.古詩詞文化的普及包括記誦乃至創(chuàng)作,達到這些“技”的層面已經是真正的普及。
    B.古詩詞作為“有意味的形式”,詩詞所承載的是人的情感,它能夠超越時空的界限流
    傳至今并成為經典,這是我們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選擇的結果,這包含了歷史合理性。
    C.長期的吟誦與體會古詩詞,詩詞中的意蘊積淀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中,對人的價值建構與心靈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D.記誦是我們體認古詩詞的途徑,但僅從記誦層面“普及”古詩詞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
    (3)下列對選文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選文第①段從當下熱門的古詩詞類綜藝節(jié)目引發(fā)人們對古詩詞的熱情的社會現象入手,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B.選文是一篇駁論文,開篇引論部分提出問題,中間引論部分分析問題,最后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C.選文第④段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了名家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證明了長期的吟誦與體會,詩詞中的意蘊對人的價值構建與心靈成長有著積極作用。
    D.選文圍繞“詩詞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背誦”,從著力記誦,體會詩歌的“意味”、這些“意味”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詩歌“意味”對人的價值構建與心靈成長有著積極作用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4)下面哪一則材料可以作為本文的論據?請簡要分析并說明理由。
    材料一;
    “渭城朝雨挹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币贿吺沁呹P功業(yè),一邊是親情、友情,兩難選擇形成了巨大的張力,詩的魅力由,此氤氳開來,人們沉浸其中,對自己的情感和選擇不斷進行著發(fā)現、認識和確認,心靈也在不斷成長。
    材料二:
          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顆百年的古樹。有位詩人得知后,便在樹上題一首詩云:“遙知此去作棟材,無復清蔭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敝x過之后,為古樹感傷可惜,于是撤銷了砍樹的命令。

    組卷:9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積累(37分)

  • 2.文言文閱讀。
    木假山記
    (宋)蘇洵
           木之生,或草而殤,或拱而天: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屬;幸而得不破折不屑,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淚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混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不天,任為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勉岸踞肆意氣端重芳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乘刻哨,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樹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③汾(fén):水邊。④岌(jí) 然:高聳的樣子。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或孽而殤,或拱而(死亡)
    B.而其激射食之余(啃、吃)
    C.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幾何(時間短暫)
    D.岌然決無阿附意(逢迎、依附)
    (2)下列文中劃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
     

    A.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B.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C.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D.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3)文中用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
    A.就被喜歡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難了。
    B.就被喜歡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難了。
    C.就被喜歡多事的人拿走,勉強把它當作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災難了。
    D.就被喜歡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從此它就可以從泥沙中脫胎換骨而且遠離斧砍刀削的災難了。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第一段盡述了樹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種種不幸遭遇,目的是為了說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樹木中的幸運者。
    B.作者在文中詠物抒懷、借題發(fā)揮,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為喻,抒發(fā)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與世浮沉,力圖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贊美一種巍然自立、剛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說:我喜歡它們,是因為它們的形狀與山相似,特別是它們的“魁岸踞肆,意氣端重“使人佩服。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課內文言句子翻譯。
    (1)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2)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3)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一題。

    (唐)杜荀鶴
    風攪長空寒骨生,光于曉色報窗明。
    江湖不見飛禽影,巖谷時聞折竹聲。
    巢穴幾多相似處,路岐兼得一般平。
    擁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注釋】①岐:同“歧”。
    (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一個“寒”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前三聯不見“雪”字,卻處處有“雪”,窗明”是由于雪的映襯,“不見飛禽影”暗寫雪大,“折竹聲”暗寫雪重,“巢穴”多相似、“路岐”一般平,暗寫厚雪覆蓋,這是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C.詩的尾聯,通過對比揭示了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同一朝代,有錢之人裹袍(屋內)喊著冷,貧困樵夫赤腳(擔柴)雪中行。
    D.這首詩寫寒冷的雪天的景色,“攪”“報”兩個動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寒風呼嘯,雪光明亮的景象。
    (2)本詩與白居易的《賣炭翁》在主題表達上有相似之處,請結合本詩的尾聯及白詩進行分析。

    組卷:8引用:1難度:0.5

四、語言的運用。(共18分)

  • 12.小說中人物的姓名往往有著豐富的意蘊。比如《范進中舉》中的“范進”之名?!胺丁?,即“范式”“模子”:進,即“進士”。這個名字暗示了范進熱衷功名的形象特征,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悲劇命運?!端疂G傳》中也有許多這樣意蘊豐富的姓名,請在林沖、魯達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姓名包含的意蘊。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五、作文(共60分)

  • 1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碗,一頭連著餐桌,一頭系著國運。碗,可以記錄情感、傳承精神、彰顯文化、折射時代變遷。
          請以“碗中日月”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敘寫經歷和感受,可以發(fā)表議論和看法。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

    組卷:108引用:5難度:0.2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