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大交換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fā)性交流,在人類史上,這是關于生態(tài)學、農業(yè)、文化許多項目的一件重要歷史事件。
材料一:
1492年 |
哥倫布到達新大陸,生物交流開始 |
16世紀初 |
馬和牛被引進到新大陸 |
1510年 |
西班牙殖民地開始進口奴隸勞動力 |
1555年 |
中國出現最早的玉米種植記錄 |
16世紀70年代 |
巴西成為主要的奴隸輸入地 |
16世紀80年代 |
巴西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產地 |
約1700年 |
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帶來了新大陸未曾有過的病原體,使得美洲土著人口下降了60%—90% |
18世紀初 |
咖啡風靡歐洲和中東,巴西和印度尼西亞開始生產咖啡 |
——摘編自(美國)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麥斯托《世界:一部歷史》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逐漸得到推廣。番薯“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遂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勞動力和土地等去發(fā)展經濟作物,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而糧食生產革命和人口爆炸互為因果。清朝以來,人口壓力不斷增加,原本人煙稀少的廣大山區(qū),因為“老林初開,苞谷不糞而獲”和番薯“備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種遍野,“生齒日繁”“棚民租山墾種,阡陌相連,將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隨水落,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納?!?br />
——摘編自何炳棣、陳樹平等的研究成果(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述哥倫布大交換與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關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美洲作物的傳入對明清時期中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