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xí)題。
于潁,字潁長,南直隸金壇縣人。崇禎辛未進(jìn)士,知陜之西安府,以事罷官。尋復(fù)起為尚書工部郎,知紹興府。越人最重水利。崇禎之末適苦旱,左都御史劉公宗周家居,謂惟通麻溪壩,更于壩之上流通之。愚民挾形家之言,阻之萬方,極口詈劉公。潁乃捕蕭①之梗令者,杖而梏之,事得集。既集,連年雖大旱不為災(zāi),民乃翕然更誦潁。潁雖為太守,然每事必咨于劉公,若弟子者。
乙酉,王師②入杭,劉公絕粒,潁亦入云門山中觀變通。守張愫以城迎降,貝勒即令之知紹興府。會義興伯以蒼頭軍起,斬張愫。遺民迎公,潁馳至,望城哭。城中人曰:“于公來,吾事濟(jì)矣!”蕭之新令陳瀛出謁,潁執(zhí)之。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zhí)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于都亭。潁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師在西岸,未之知也。潁兵無甲,乃借絮衣于固陵之民各一,沖潮徑渡。蕭人陳振東為之導(dǎo),盡驅(qū)西岸之船而東。至中流,王師始知之,則無所得船。潁軍上東岸,大噪,遂畫江而守。
監(jiān)國至越,潁自為一營,守漁浦。時正兵為方、王二家,義兵為孫、熊、章、鄭、錢、沉六家,而潁參處其間。然內(nèi)外交訌,爭兵爭餉,潁以守土臣悉力支拄。王之仁尤惡公。一日,會于潭頭,語次,之仁拔劍擬潁,馬士英以身蔽潁得免。已而聞王師且自海道至,乃移潁守三江口。潁先已三疏辭官,不許,至是連章陳危急。而方兵走,列戍潰,潁扈從不及,乃由海道還京口,杜門不出。己亥,王師入江,京口失守,縉紳以及諸生云集其營,潁獨以事未可知,避之山中。及師退,京口士大夫之禍最烈,而潁高臥竟無恙。
(《鮚埼亭集卷一》)【注】①蕭:杭州。②王師:清軍。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潁乃捕蕭之梗令者 |
梗:阻撓 |
B.而潁高臥竟無恙 |
竟:最終 |
C.王之仁尤惡公 |
尤:怨恨 |
D.吾事濟(jì)矣 |
濟(jì):成功 |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
D
A.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zhí)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于都亭
B.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zhí)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于都亭
C.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zhí)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于都亭
D.貝勒之使以榜至/潁又執(zhí)之/焚其榜/鳴鼓會眾/誓于都亭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于潁顧全大局,竭盡全力。各方勢力不和,矛盾重重,于潁從中調(diào)和,面對王之仁的挑釁,毫不畏懼,堅決斗爭,危急時刻不退縮。
B.于潁處事果斷,為民造福。面對阻撓興修水利的愚民,于潁果斷抓捕阻撓法令實施的人,并對其進(jìn)行懲罰,從而使得事情成功,解決了旱災(zāi)危害。
C.于潁善于用兵,不負(fù)眾望。當(dāng)百姓迎請于潁出山之后,他抓陳瀛和使者,帶領(lǐng)軍隊渡江把西岸的船都驅(qū)趕到東岸,從而使西岸無船,得以畫江而守。
D.于潁靜觀時變,明哲保身。王師入杭州,于潁沒有輕舉妄動,而是觀察局勢變化;京口失守后,于潁沒有從眾,而是避入山中,靜觀其變。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潁雖為太守,然每事必咨于劉公,若弟子者。
②潁以五百人夜赴固陵,王師在西岸,未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