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史》本紀中各學科的科技內容句頻統(tǒng)計
學科 |
頻次 |
學科 |
頻次 |
學科 |
頻次 |
自然科學理論與方法論 |
0 |
大氣科學 |
507 |
冶金工業(yè) |
21 |
數學 |
6 |
海洋科學 |
10 |
金屬工藝 |
105 |
物理學 |
0 |
自然地理學 |
16 |
輕工業(yè)和手工 |
102 |
化學 |
9 |
生物學 |
76 |
建筑科學 |
194 |
天文學 |
958 |
醫(yī)藥衛(wèi)生 |
73 |
水利工程 |
339 |
測繪學 |
6 |
農業(yè)科學 |
298 |
交通運輸 |
28 |
地球物理學 |
117 |
礦業(yè)工程 |
7 |
機械 |
23 |
武器 |
122 |
能源 |
16 |
|
|
——摘編自潛偉、呂科偉《宋代科技政策的計量研究——以<宋史>本紀中記載科技內容為計量對象》材料二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與歷代王朝相比較為頻繁,特別是在蒙古和元代初期,有時一年就有好幾次交流,例如至元四年(1267年),札馬魯丁先后向忽必烈汗進獻《萬年歷》和講述“西域儀象”等。交流內容幾乎是無所不包,由國外傳入中國的主要有天文學、數學、醫(yī)藥學、地理學、動植物、香料、紡織品、建筑技術和建筑形式、機械工具等,由中國傳到國外的主要有火藥、印刷術、藥物、中國地理、瓷器、紡織品、歷法等。從陸路由中國西部進入中亞、西亞,與歐洲接觸;從水路由中國南部出海抵達東南亞、印度支那、南洋、印度洋沿岸的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南部、伊朗沿海、阿拉伯半島、北非、東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
——摘編自李迪、馮立升《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發(fā)展與上都的作用》(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代中外科技交流的特點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