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2021年單元測試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羌笛是羌族所造、產(chǎn)于邊塞、流傳至今的樂器,它以哀怨的笛聲引起無數(shù)征等的共鳴,歷經(jīng)千年而傳唱不衰。因此羌笛經(jīng)常作為哀怨的意象大量地出現(xiàn)在詩詩中的羌笛亦有其時代特征。
羌笛,最初出現(xiàn)在邊塞詩中,用來表達征人思鄉(xiāng)的邊愁如南北朝時庾信關(guān)斷音信,漢使絕經(jīng)過。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張正見《隴頭水》“隴頭人逐貳師。羌笛含流咽,胡笳雜水悲”?!皵嗄c”這些早期詩作中的字眼似笛悲涼的基調(diào),而實際上怨悲愁確是詩中羌笛千年未變的主題。用羌笛入詩人中,只有庾信有邊地生活的經(jīng)歷,其他文人只是用羌笛的意象來烘托或營造以滿足創(chuàng)作邊塞詩的藝術(shù)需求。
南北朝以后歷隋經(jīng)初唐直至盛唐,羌笛一直是邊塞詩中的???,尤其是在高峰的盛,羌笛更為文人所喜用。文人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如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王昌齡的“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這是一個崇尚軍功的時代,所以這個時代的邊塞詩不同于南北朝時單純的文學創(chuàng)作,很多詩人都有出使和戍邊的經(jīng)歷,如高適、王昌齡等,這也使他們筆下的羌笛更加可信可親可感。中唐以羌笛入詩的詩作不多,其中有些已經(jīng)開始脫離邊塞的背景,如劉禹錫《洞庭秋月行》中的“蕩槳巴童歌行枝,連檣估客吹羌笛”,鮑溶《暮春戲贈樊宗憲》中的“羌笛胡琴春調(diào)長,美人何處樂年芳”。至晚唐僅有貫休的《古塞上》、李成用的《關(guān)山月》等少數(shù)幾首與邊塞有關(guān),其他詩作多用羌笛來表達哀怨傷別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徐夤第一次在專詠梅花的七律中用了羌笛,“結(jié)實和羹知有日,肯隨羌笛落天涯”。之前《梅花落》只是羌笛的一首曲子,詩人并未真正看到落梅,而這首詩中羌笛卻成了梅花的附庸,詩人由梅花想到了花落,進而想到了羌笛,此詩首開后世詠梅詩中用羌笛之先河,影響巨大而深遠。
宋代詩中的羌笛與邊塞漸行漸遠,雖有少數(shù)幾首涉及邊塞,但與時代大勢相比,簡直是九牛之一毛。宋詩中的羌笛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只表愁怨之意,如張耒的“不道孤吟不能寐,一聲羌笛怨誰舟”;一種是用在詠梅詩中,如梅堯臣的“不道東風遠,應悲上苑深。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詠梅詩是詠物詩之大宗,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興起以及追求清新雅致的時代風氣給詠梅詩的盛行提供了溫床,羌笛在詠梅詩中被大量使用,它的使用范圍雖已不僅僅局限于詠落梅,如張侃的“不作等閑桃李色,一聲羌笛怨驚塵。偶思今歲開花晚,要醉風前爛漫春”,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羌笛與落梅花的由來相系早已注定了它的命運。宋代詠梅詞也大量使用羌笛,但詞的基調(diào)多悲怨愁絕,這不僅源于羌笛哀怨之傳統(tǒng),也與詞這種藝術(shù)形式有關(guān)。
元、明、清三代羌笛又在吟詠邊塞的詩中出現(xiàn)。元時宋代羌笛在詩中的兩種主要用法仍有延續(xù),而用于邊塞詩的羌笛似有復興之意,如周巽《關(guān)山月》。至明代,羌笛用于邊塞可以與用于詠梅分庭抗禮了,一些典型的吟詠邊塞的題目出現(xiàn)于明清詩歌中,如劉基《關(guān)山月》,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除了嚴氏之論的影響外,可能應該更多歸功于雄踞明代文壇百年之久的前后七子所提出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之說。清代亦有用羌笛入詩者,或與邊塞有關(guān),或為送別之作,此不贅述。
(摘編自《文史知識》,有刪改)(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崇尚軍功的盛唐,羌笛作為邊塞詩中的???,更為當時的文人所喜用。
B.中唐詩作中的羌笛已經(jīng)脫離了邊塞的背景,也不局限于表達羈旅之愁。
C.晚唐詩人徐夤第一次在專詠梅花的詩中用了羌笛,開后世詠梅詩中用羌笛之先河。
D.宋代詠梅詞的基調(diào)多悲怨愁絕,既因大量使用有哀怨傳統(tǒng)的羌笛,也與詞的藝術(shù)形式有關(guān)。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主要論述了在不同歷史時期“羌笛”作為詩歌意象的時代特征。
B.文中引用張侃的“不作等閑桃李色,一聲羌笛怨驚塵”論證了羌笛在詠落梅詩中的大量運用。
C.文章論述了早期詩中的羌笛用于邊塞詩,后來也用于表達哀怨傷別之情的詩中,元羌笛用于邊塞詩似有復興跡象。
D.文章詳細論述了南北朝至兩宋時期詩歌中的羌笛,而對元明清時期詩歌中羌笛的論述較簡略。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羌笛在古代詩歌中常用來表達悲愁的主題,這與羌笛聲音哀怨等特征有關(guān)。
B.沒有邊地生活經(jīng)歷的文人同樣可以用羌笛來創(chuàng)作邊塞詩,而大多數(shù)使用羌笛的邊塞詩也是由這些文人創(chuàng)作的。
C.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興起使得宋代詩中的羌笛與邊塞漸行漸遠,只有少數(shù)幾首使用羌笛的詩會涉及邊塞。
D.明代羌笛用于邊塞詩可以與用于詠梅平分秋色,是因為受前后七子所提出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之說的影響。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亂世才子郁達夫
唐寶民 如果要在群星燦爛的中國現(xiàn)代文壇選擇一位最具名士之風和傳奇色彩的作家來,恐怕非郁達夫莫屬了。深沉憂郁的文風,驚世駭俗的婚戀,以及最后在異國他鄉(xiāng)以身殉國的凄慘結(jié)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壯色彩。
郁達夫出生在一個風雨飄搖的亂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將在離亂中度過。在自傳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劇的出生”。他的家庭,雖然是一個知識分子鄉(xiāng)紳家庭,但彼時早已家道中落。更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從此日子過得更加艱難。多年以后,他曾這樣回憶自己的童年:“兒時的回憶,誰也在說,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憶,卻盡是些空洞。我所體驗到的最初的感覺,便是饑餓;對于饑餓的恐怖,到現(xiàn)在還在緊逼著我?!蓖甑倪@種經(jīng)歷,無疑影響了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風格,其作品的蒼涼沉郁,那種與生俱來的憂傷,那種心靈深處的苦悶,無不帶有童年時代的烙印。
作為亂世才子,郁達夫與清代詩人黃仲則十分相似,黃仲則慨嘆“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風不雨信凄涼”,而郁達夫則抒發(fā)了“牽情兒女風前燭,草檄書生夢里功”這樣的情懷。二人的經(jīng)歷和結(jié)局也相類似,黃仲則流落到山西運城,以三十歲的壯年客死他鄉(xiāng);郁達夫一襲青衫走馬江湖,最終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命喪日本憲兵之手。他們是同樣的清醒者,黃仲則生長于康乾盛世,但他卻發(fā)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慘淡埋騷客,身世凄涼變楚音;郁達夫則在暗夜中嘆息: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郭沫若曾說:“達夫似乎很喜歡清代詩人黃仲則。他不僅喜歡他的詩,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學他。
19世紀俄羅斯文學家們塑造了“多余人”這一文學形象,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經(jīng)典,郁夫?qū)χ袊F(xiàn)代文學的杰出貢獻,則是塑造了“零余人”這一形象。在強調(diào)自己是無用的“零余人”的同時,表達的是內(nèi)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國家與民族的強烈的民族意識,這與魯迅先生致力于對國民劣根性進行療救的努力如出一轍。雖然只是一介書生,卻胸懷家國天下,“河山兩戒重光日,約取金門海上盟”。羅素曾經(jīng)提出過支撐人生活下去的三種動力,即“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于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郁達夫即是這樣的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充滿強烈悲锏意識的過程,而這種充滿人道主義色彩的悲憫情懷,恰恰是一個優(yōu)秀作家不可缺少的價值立場。
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在愛情上更是如此,一旦愛了,便不顧一切地向溫暖靠近,絲毫不顧及被灼傷的危險。在與王映霞那場驚天動地的婚戀中,他表現(xiàn)出了火一樣的激越之愛。他為她筑下了象征著愛之永恒的風雨茅廬,并發(fā)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驗,何妨同死化鴛鴦。百年人世多風雨,不及泉臺歲月長”這樣的感慨。然而,正所謂“濃情生愛,因愛生怖”,兩個原本屬于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人朝夕相處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無遺,最終導致分手的無奈結(jié)局。
1945年8月9日加0時許,在印尼蘇門答臘家中與朋友聊天的郁達夫被一個土著青年叫出去,從此神秘失蹤。后有消息證實,郁達夫于1945年9月17日慘死于日本憲兵之手,彼時,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郁達夫也等到了祖國抗戰(zhàn)的勝利,然而,尚未來得及歡呼,就以身殉國,令人扼腕嘆息。郁達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這樣的評價:“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紀念碑上,也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烈士的名字?!?br />(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郁達夫童年的經(jīng)歷,決定了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風格,其作品的蒼涼沉郁,那種與生俱來的憂傷,那種心靈深處的苦悶,無不帶有童年時代的烙印。
B.郁達夫是亂世的清醒者,他胸懷家國天下,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強烈悲憫意識和人道主義色彩的悲憫情懷。
C.郁達夫塑造了“零余人”這一形象,表達的是希望自己有利于國家與民族的強烈的民族意識。這與魯迅先生致力于對國民劣根性進行療救的努力如出一轍。
D.郁達夫是位有愛國情懷和民族擔當?shù)淖骷?,?945年9月17日在異國他鄉(xiāng)慘死于日本憲兵之手。
(2)下列對文章的賞析,恰當?shù)囊豁検?!--BA-->
A.“亂世才子郁達夫”作為標題有總領(lǐng)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達夫生活的背景,又點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為亂世,才讓他成為了一位最具名士之風和傳奇色彩的作家。
B.郁達夫與清代詩人黃仲則十分相似,二人都生于亂世,而且他們的情懷、經(jīng)歷和結(jié)局也都相類似,郭沫若曾說:“達夫似乎很喜歡清代詩人黃仲則。他不僅喜歡他的詩,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學他。”
C.郁達夫是一個性情中人,在愛情上更是如此,一旦愛了,便不顧一切地向溫暖靠近,在與王映霞那場驚天動地的婚戀中,兩個原本屬于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人雖然走到了一起,但最終卻不得不承受灼傷之痛。
D.本文結(jié)構(gòu)緊湊,首尾呼應。作者通過大量使用側(cè)面描寫,并通過對比的手法給讀者介紹了郁達夫深沉憂郁的文風,驚世駭俗的婚戀,以及最后在異國他鄉(xiāng)以身殉國的凄慘結(jié)局
(3)郁達夫被稱為“亂世才子”,這在文中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3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棣花之荷
徐禎霞 對于棣花的荷,我好奇著,疑惑著,一直處于隔縣觀望的狀態(tài)。天下美荷,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養(yǎng)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養(yǎng)得如此多的荷?更何況是千畝之荷,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傳說。
去過棣花的人都說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劃船,花開之際,一眼望不到邊,荷頭攢動,綠葉招展,真真是個美煞人也。人如此說,我是有些不相信的。我始終以為,不是荷有多美,而是荷因為棣花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長在棣花的土地上,賈平凹出生在棣花,人因賈平凹而來棣花,因賈平凹的大名而仰視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賈平凹而與其它的荷大大不同了。
這些年見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園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的荷。尤其是在濟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頓時遜色,大明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辜負傳說,石橋、曲廊、畫舫、古亭,都是最美的風景畫,湖中荷韻飄香,岸邊綠柳垂絳,在綠柳婆娑間,遠處煙波浩渺,青山如黛,忽然楹聯(lián)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贝寺?lián)是對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確實浩瀚無邊。
棣花的荷塘開放好久了,我一直沒有去,常見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興致。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丹鳳,同行之人要去看棣花的荷,便陪同前往。來到棣花,放眼四望,棣花的荷竟不遜于大明湖的荷花的,我詫異,在秦嶺山中,一個崇山峻嶺的縣城,也會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煙波水鄉(xiāng),讓我吃驚不小,千畝荷塘,真不是一個傳說。我不僅詫異了,而且驚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鄉(xiāng),而就在我所處的商洛,也一樣有著一個水光澈滟荷葉田田的水鄉(xiāng),我竟然幾年視而不見,太辜負這片生機勃勃的荷塘了。
來到荷塘邊,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鋪開的一幅碩大的錦畫,綠荷、拱橋、長亭、游船,一眼望不到邊。我靜靜地打量了數(shù)分鐘,心中頓有豁然之象,總是喜歡江南的開闊,喜歡江南的無遮無攔,喜歡一眼可以看出幾里外的視覺,眼前的荷塘,又讓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覺,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我不禁心動起來,劃船擊,劃船去!
我們上了船,船順著水道“嗖”地向前駛?cè)ァ5谝淮巫?。坐北方荷塘中的船,這種感覺是興奮且激動的。我一邊用手拍水,一邊欣賞著滿塘的荷花,突然想起了揚萬里的詩:“紅白蓮花共塘開,兩般顏色一船香。疑是漢殿三千女,半是紅妝半淡妝。”此詩恰好寫出了此時荷塘的景色。水波兩邊,荷花開得正艷,粉的,白的,競相往出竄,共爭一池春色。正是賞荷時節(jié),我們在無意之中趕上了一塘荷的盛宴,觀賞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態(tài),裊裊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綻放。
驀然想起了晉樂府《采蓮曲》:“江南可采蓮,蓮葉荷田田;魚戲荷葉東,魚戲荷葉西;魚戲荷葉南,魚戲荷葉北?!贝藭r,不是采蓮的季節(jié),我只能臆想一下。我是沒有采過蓮子的,愈是沒有機會體驗的事,愈是充滿著無限的好奇。船依然在行進,我們已經(jīng)置身在滿滿的荷叢當中,縱眼四周,全是荷,擠擠挨挨,將我們簇擁著,心也如這船幾蕩漾了起來。
自此,對于一個沒有考察論證過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斷言。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都有自己的不同,在荷的世界里,每一朵荷看似相同的,其實又是不同的,生長的土壤、氣候、環(huán)境以及地域地貌特征,都會讓它們產(chǎn)生很大的不同,有的肥厚,有的瘦削,有的豐碩,有的嬌艷。而在花的世界里,它們又都有著自己的生命輪回。有早開的,有晚開的,有綻盡一生風華的,也有被無情的風雨摧折的,而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它們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它們的艱辛與磨礪我們卻不知。棣花的荷,也注定有過艱辛的,也是從一個個小的葉片逐漸成長起來的,長成這郁郁蔥蔥健碩豐滿的荷塘,而最終盛開成這一片天光燦爛的荷花。因此,任何的成長和成功都不會一蹴而就,正如賈平凹輝煌的文學成就,也是賈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來的,如果沒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苦耕耘,他如何能著作等身?如果沒有寫出優(yōu)秀深刻的文學作品,他又如何能屢屢獲獎,以至“荷葉田田”呢?
棣花的荷,注定是與別處的荷不同的,它有著別的荷所沒有的成長經(jīng)歷和故事,有著自己的性格和品格,有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懷。它與天下荷是相同的,又與天下荷是不同的。正如,眾生有別。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自己沒有探究棣花荷花的興致,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從而使讀者對棣花之荷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B.作者沒有去棣花觀荷,認為棣花的荷花是個傳說,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擁有千畝荷塘,認為人們因為作家賈平凹的大名而仰視棣花的荷花。
C.看到棣花的荷塘,讓作者感到驚詫和驚喜,為崇山峻嶺中的棣花千畝荷塘的美景而陶醉,為對距離自己最近的美景卻視而不見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D.通過對棣花之荷的實地考察和親身體驗,作者引發(fā)聯(lián)想,由荷花聯(lián)想到了人,由棣花之荷聯(lián)想到了賈平凹,認為人的成長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2)文章中引用詩句有什么作用?請舉三例加以分析。
(3)作者在結(jié)尾說“正如,眾生有別”。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解釋這句話的含意。組卷:11引用:5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請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內(nèi)容,將倡議書開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要求保留關(guān)鍵信息,句子簡明流暢,連貫得體。第①處不超過30個字,第②處不超過10個字。
世界水資源研究所近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人生活在缺水地區(qū),到2025年將有多達35億人面臨缺水危機。中東和北非是地球上水資源壓力最大的地區(qū),17個極度缺水的國家和地區(qū)中有12個在中東和北非。即使在總體水資源壓力較小的國家,也存在一些極端缺水的地區(qū)。中國的水資源短缺且時空分布不均,超過1/3的土地面臨著高或極高的水資源壓力,一些地區(qū)地下水超采和虧空的問題尤為突出,水生態(tài)修復任務艱巨。
倡議書 世界水資源研究所近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①
今天是“世界水日”,我代表學校節(jié)水志愿者向大家發(fā)出倡議:②組卷:17引用:5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據(jù)某日報統(tǒng)計,近三年該省高考報考專業(yè)排行榜如下:理科前五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金融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經(jīng)濟學;文科前五位:會計學、法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這些專業(yè)備受廣大考生與家長青睞。,
材料二:獲得“共和國勛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訪時寄語年輕人:“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彼硎?,“最擔憂“的是“年輕人不搞農(nóng)業(yè)”。有人不以為然,認為搞農(nóng)業(yè)又苦又累,沒有前途。
材料三:小韓是某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得知父親的工作單位前往武漢支援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的項目建設時,小韓當即提出:“我是大學生,我也要去幫忙,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這是一件光榮的事兒?!?br /> 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
①以高三學生的身份,給袁隆平院士寫一封信,談談你對他的擔憂的思考。
②作為學生代表,以“如何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為主題,寫一篇發(fā)言稿,面向全體同學做“在國旗下的講話”。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場合;自擬標題,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1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