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十三年春二月,上既詔宗室群臣襲封刺史。左庶子于志寧以為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爭之。侍御史馬周亦上疏,以為:“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1】。倘有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兆庶被其殃,而國家受其敗。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2】猶在;正欲留之也,而欒黡之惡【3】已彰。與其毒害于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酬其戶邑,必有材行,隨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痹t停世襲刺史。
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謂諫議大夫褚遂良曰:“卿猶知起居注,所書可得觀乎?”對曰:“史官書人君言動,備記善惡,庶幾人君不敢為非。未聞自取而觀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記之邪?”對曰:“臣職當(dāng)載筆,不敢不記。”黃門侍郎劉洎曰:“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皆記之?!鄙显唬骸罢\然?!?br /> 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帥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鄙显唬骸安蝗?。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阼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zé)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鳖欀^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br />(取材于《通鑒紀(jì)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注釋:【1】朱、均:分別是堯、舜的兒子,都是不肖之子?!?】子文之治:子文,春秋時輔佐楚成王開疆拓土。這里指先輩功臣的影響?!?】欒黡之惡:這里指世襲子弟的惡行。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兆庶被其殃 |
被發(fā)行吟澤畔(司馬遷《屈原列傳》) |
B.蓋謙謙之志耳 |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
C.備記善惡 |
前人之述備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
D.朕所以能及此者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未聞自取而觀之也 |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班固《蘇武傳》) |
B.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
圣人之所以為圣(韓愈《師說》) |
C.自不諭其故 |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蘇軾《石鐘山記》) |
D.人之行能不能兼?zhèn)?/td>
|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荀子《勸學(xué)》) |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 |
這樣,那么原來對他們的關(guān)愛,恰好成了傷害他們的行為 |
B.臣謂宜賦以茅土,酬其戶邑 |
臣下認(rèn)為應(yīng)該對那些按土地交稅的,以擴充他們封地為酬勞 |
C.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 |
我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好像自己擁有這些優(yōu)點一樣 |
D.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
因此那些種族部落都依賴我,就像依賴父母一樣 |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準(zhǔn)備封宗室群臣后代世襲刺史,于志寧認(rèn)為現(xiàn)在與過去不同了,不應(yīng)總是世襲,于是上疏競爭刺史之位。
B.侍御史馬周認(rèn)為世襲刺史“絕”“留”兩難,因此建議給他們另外的好處,以避免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
C.起居注記載皇帝言行,即使是皇帝的錯誤也要記。黃門侍郎劉洎認(rèn)為,史官不記,天下人也會記。太宗表示贊同。
D.唐太宗認(rèn)為自己的功績超過古人,讓群臣幫助分析其中的原因,要求實話實說;他對群臣歌功頌德很不以為然。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必有材行,隨器授官,使其人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
(6)一般認(rèn)為最后一段表現(xiàn)了唐太宗的清醒和理智,他的“清醒和理智”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