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內(nèi)蒙古包頭六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22 1: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48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拿去主義
    “拿來主義”是魯迅的一篇雜文的題目,現(xiàn)在已成為引進、吸收外來文化的一個專用名詞,同樣重要的是“拿去主義”,雖然未經(jīng)魯迅述及,卻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熱”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呼聲越來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謂“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對不起,意識不強,也許是沒有考慮。這實際上是單向流程,而不是雙向流程?!皝矶蛔?,非禮也?!敝袊耸嵌Y義之邦,總不能光拿人家的?。?br />      有些同志認為我國的民族文化落后、陳舊,對是否有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表示懷疑。其實,這些同志未熟諳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須知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互為補充,不可代替,從而構成世界文化整體。中國文化,諸如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漢代墓葬中的金縷玉衣、唐詩、宋詞、《紅樓夢》等等聞名世界,這是眾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們重視的所謂“糟粕”,西方人的評價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莊哲學和《易經(jīng)》,我們認為是完全過了時的東西,而目下在西方卻大為走運。許多科學家對目前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無法進行概括,他們找來找去,終于在老莊的“道”和《易經(jīng)》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適的語言,并給以很高的評價。這里說明一個問題,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畢竟是一座內(nèi)容豐富的寶庫,我們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說得一無是處。
          但是,歷史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如果我們拿出去的永遠是一些陳年百代的古董、祖?zhèn)鞯倪z物,那也不能使我們今天的炎黃子孫臉上增光。對西方讀者來說,他們既想了解中國的昨天,當然也想了解中國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國人的光榮職責。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近幾年來,西方學者對中國當代文化藝術有了較多的關注,就以文學方面來說,王蒙、馮驥才、諶容、張賢亮、王安憶等作家的作品已陸續(xù)有了各種譯本,被介紹到西方,有的還有專著論述,成為新一代的漢學家的研究課題。但也應該承認,我國當代文化在西方的影響還是有限的,要在國際上占一席之地,贏得聲譽,看來還要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努力。
    推出中國當代的文化產(chǎn)品,當然必須顧及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國的風貌,如果“拿去”的和“拿來”的是一樣貨色、一副面孔,人家是決不會報以青睞的。所以對熱衷于“拿來”的同志來說,切忌以照搬為能事,以模仿為時髦。否則,“拿來”容易,“拿去”就困難了。正如一位來自美國的漢學家所說:“中國作家切不可費力去迎合西方讀者的品味,要完全為中國讀者而寫,寫出中國自己民族的特色,寫出西方?jīng)]有的風格。這樣,才能引起西方讀者更強烈的興趣?!?br />“拿來主義”是我們所要提倡的;“拿去主義”也是我們所要強調(diào)的。中國的文學家、藝術家、文化人應該有勇氣,有志氣,廣泛吸收、消化外來的營養(yǎng),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先人的優(yōu)秀成果,貢獻于全人類。
    (選自《文學報》1986年8月21日)
    (1)下列對“拿去主義”意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拿去主義”是仿用魯迅的“拿來主義”一詞,主要是談如何正確地對外文化交流的問題。
    B.有些同志認為我國的民族文化落后、陳舊,對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表示懷疑,認為拿不出去。
    C.王蒙、馮驥才、諶容、張賢亮、王安憶等作家已成為世界知名作家,贏得了世界聲譽。
    D.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作家要寫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寫出西方?jīng)]有的風格。這樣,才能引起西方讀者更強烈的興趣。
    (2)“‘拿來主義’是我們所要提倡的;‘拿去主義’也是我們所要強調(diào)的”,對這句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文化交流是雙向流程的關系,不能只是拿來。
    B.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東西,我們不能妄自菲薄。
    C.提倡“拿去主義”有助于中國的文學家、藝術家、文化人艱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進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
    D.“‘拿去主義’也是我們所要強調(diào)的”意思是“拿去主義”比“拿來主義”更為重要。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準確的一項是
     

    A.“拿來主義”與“拿去主義”有一定的區(qū)別,但從實質(zhì)上來說,兩者是一致的。
    B.西方的科學家對目前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無法進行概括,最終在中國老莊的“道”和《易經(jīng)》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適的語言,并給以很高的評價。
    C.中國文化,諸如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漢代墓葬中的金縷玉衣、唐詩、宋詞、《紅樓夢》等等聞名世界,具有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
    D.“對熱衷于‘拿來’的同志來說,切忌以照搬為能事,以模仿為時髦。否則,‘拿來’容易,‘拿去’就困難了”意思是說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民族特色。

    組卷:118引用:10難度:0.4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信息來源廣,考驗著大眾的分辨能力。自網(wǎng)絡信息搜索形式發(fā)生變化以來,大眾獲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現(xiàn)了變化。更方便的信息獲取渠道,讓民眾能輕松地獲取信息,幾乎一切問題,通過網(wǎng)絡都能得到詳細、準確的解答,從而也降低了對知識的權威感與信賴感。但多媒體信息便捷復制、及時傳播的特點,讓民眾信息量急劇增加,同時也超出了信息分析與處理能力,紛繁復雜的信息超出了大眾理解與分辨能力。
          信息傳播迅速,容易造成群眾情緒失控。隨著自媒體的使用,它改變了傳統(tǒng)一對多的傳播形式,變成多對多的形式,自媒體的草根性決定了人人都能充當信息發(fā)布者。大眾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視頻直播等方式隨時隨地傳播信息,同時也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話語壁壘。自媒體的隱蔽性讓傳播者處在隱蔽狀態(tài),讓整個傳播更為隨意、大膽,讓很多謠言、不實信息開始傳播,并且一度影響了群眾對信息的正確判斷,很容易出現(xiàn)群眾情緒失控以及網(wǎng)絡輿情事件。
    《自媒體時代政府所面臨的困境》
          材料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科技在媒體和受眾之間開辟了一條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溝通的橋梁。媒體領域的市場細分越來越明顯,對用戶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顯得至關重要。利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qū)塊鏈等技術處理手段,在增強數(shù)據(jù)分析和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可以根據(jù)每個用戶的興趣愛好、受教育程度、經(jīng)常瀏覽的頁面、停留時長等數(shù)據(jù)信息,實現(xiàn)對內(nèi)容的個性化加工、定制服務,并實施及時有效的精準推送,讓“你關注的就是頭條”從理想狀態(tài)可能變成現(xiàn)實。在這里,媒體做到了新聞產(chǎn)品的適銷對路,受眾實現(xiàn)了各取所需,傳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體現(xiàn)。
    《新媒體時代傳播力的影響要素及其建構路徑》      材料三:媒體是否位居主流,最終要靠傳播效果來檢驗。全媒體時代,雖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釀不出“好酒”,也難以留住受眾。在我們開疆拓土構建的新媒體渠道上,必須不斷增強主流價值的內(nèi)容供給,不斷提供充滿正能量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能,通過設置公共議題,把握社會重大問題,進行輿論引導和認同構建,實現(xiàn)與受眾的有效連接,推動輿論場形成“以主流引領百舸爭流”的局面。
    《主流媒體如何鞏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講真話產(chǎn)生公信力,報道熱點產(chǎn)生影響力。這些最基本、最基礎的傳播規(guī)律,在紙媒時代如此,在新媒體時代同樣有效。應該看到,我們的主流媒體在尊重傳播規(guī)律、宣傳規(guī)律方面,即使在過去紙媒時代,也做得并不夠好。遠離熱點、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來我們始終在檢討、卻時好時壞從未根治的一些現(xiàn)象。在渠道壟斷的紙媒時代,讀者別無他選,這種矛盾長期存在卻沒有過于顯現(xiàn),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不僅十分突出,而且影響到了紙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體要增強話語權、提升影響力,一個重要的著力點是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上,不回避、不躲閃,講真話。受眾是從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感受一家媒體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報道中,始終關注社會熱點,始終滿足讀者需求,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關鍵時刻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動力。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社會熱點問題上、在群眾關心的問題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采取文過飾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關鍵節(jié)點上,發(fā)揮關鍵作用,事實上是難以取得滿意效果的。
    《以優(yōu)質(zhì)內(nèi)容參與傳播競爭》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媒體的草根性決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視頻直播等方式發(fā)布信息,自媒體的隱蔽性是信息的傳播更為隨意、大膽的重要原因。
    B.隨著網(wǎng)絡信息搜索形式的變化,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劇增加的紛繁復雜的信息也超出了大眾理解與分辨能力。
    C.媒體利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qū)塊鏈等技術處理手段,對每個用戶的相關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分析,實現(xiàn)了“你關注的就是頭條”。
    D.主流媒體要想位居主流,必須不斷增強主流價值的內(nèi)容供給,不斷提供充滿正能量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能,形成“以主流引領百舸爭流”的傳播效果。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的主流媒體,在渠道壟斷的紙媒時代不尊重傳播規(guī)律、宣傳規(guī)律,不考慮讀者需求,內(nèi)容遠離熱點、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主流媒體要增強話語權、提升影響力,就要始終關注社會熱點,滿足讀者需求,堅持實事求是。在熱點問題上,不回避、不躲閃,講真話。
    C.謠言、不實信息傳播,影響了群眾對信息的正確判斷,很容易出現(xiàn)群眾情緒失控以及網(wǎng)絡輿情事件。這是自媒體時代政府所面臨的困境之一。
    D.新科技在媒體和受眾之間架起了相互溝通的橋梁,讓媒體做到了新聞產(chǎn)品的適銷對路,使受眾實現(xiàn)了各取所需,傳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體現(xiàn)。
    (3)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增強傳播力,鞏固主流地位?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組卷:1引用:5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52分)

  •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東歸晚次潼關懷古
    岑參
    暮春別鄉(xiāng)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盡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凄涼滿空洲。
    注:①此詩作于詩人二十歲獻書闕下,對策落第之后。②伯夷:商末士君子。③巨靈:指河神,此處指黃河。④潘生:指西晉文人潘岳。他曾西來長安,作《西征賦》。⑤曹公:即曹操,曾西征韓遂、馬超,過關斬將,立下赫赫戰(zhàn)功。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由題目“懷古”可知該詩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題材相同,都屬詠史懷古詩歌。
    B.前兩句中“暮春”“晚景”點明了詩歌所寫的具體時間,而津樓也因在暮靄中顯得低矮。
    C.詩歌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詩人在暮春時所見潼關景色為實,對歷史上人物故事的聯(lián)想為虛。
    D.中間四句寫詩人登上潼關樓閣所見的自然景色,極力描繪了眼前黃河水流的洶涌與可怖。
    (2)這首詩歌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在《逍遙游》中,說明宋榮子能夠看淡世間榮辱,不受外界影響的原因是:
     
    ,
     
    。
    (2)莊子在《逍遙游》中,描寫百里之行的人備糧的狀況的句子是:
     
    ,
     
    。
    (3)《陳情表》“
     
    ,
     
    ”兩句表現(xiàn)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福分。
    (4)我們想要表達過去不可挽回,未來仍可把握之意,可以借用《歸去來兮辭》中的:
     
    ,
     
    。
    (5)不吸取教訓就會重蹈覆轍。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借秦的滅亡向當朝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的句子是:
     
    ,
     
    。
    (6)《阿房宮賦》用“
     
    ,
     
    ”兩個對偶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費無度。
    (7)《滕王閣序》寫云消雨停,天空晴朗的句子是:
     
    ,
     
    。
    (8)《陳情表》“
     
    ,
     
    ”兩句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

    組卷:2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