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釣臺的春晝
郁達夫
      ①因為近在咫尺,以為什么時候要去就可以去,我們對于本鄉(xiāng)本土的名區(qū)勝景,反而往往沒有機會去玩,或不容易下一個決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對于富春江上的嚴陵,二十年來,心里雖每在記著,但腳卻沒有向這一方面走過。一九三一,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黨帝,似乎又想玩一個秦始皇所玩過的把戲了,我接到了警告,就倉皇離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窮鄉(xiāng)里,游息了幾天,偶爾看見了一家掃墓的行舟,鄉(xiāng)愁一動,就定下了歸計。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xiāng),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jié)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幾處墳,與許久不曾見過面的親戚朋友,來往熱鬧了幾天,一種鄉(xiāng)居的倦怠,忽而襲上心來了,于是乎我就決心上釣臺訪一訪嚴子陵的幽居。
      ②我去的那一天,記得是陰晴欲雨的養(yǎng)花天,船到桐廬,已經(jīng)是燈火微明的黃昏時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碼頭近邊的一家旅館的樓上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清晨,叫茶房去雇了船,便上釣臺去。過了桐廬,江心狹窄,淺灘果然多起來了。兩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間是一條清淺的水,有時候過一個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還有許多不曉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鬧著春暮,吸引著蜂蝶。我在船頭上指東話西地問著船家,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驚嘆了半天,稱頌了半天,人也覺得倦了,不曉得什么時候,船家卻大聲的叫了起來說:“先生,羅芷過了,釣臺就在前面,你醒醒罷,好上山去燒飯吃去。”
      ④擦擦眼睛,抬起頭來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變了樣子了。清清的一條淺水,比前又窄了幾分,四圍的山包得格外的緊了,仿佛是前無去路的樣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覺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圍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見一個人類。雙槳的搖響,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鉤的一聲過后,要好半天才來一個幽幽的回響,靜,靜,靜,身邊水上,山下巖頭,只沉浸著太古的靜,死滅的靜,山峽里連飛鳥的影子也看不見半只。前面的所謂釣臺山上,只看得見兩大個石壘,一間歪斜的亭子,許多縱橫蕪雜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著些廢垣殘瓦,屋上面連炊煙都沒有一絲半縷,象是好久好久沒有人住了的樣子。并且天氣又來得陰森,早晨曾經(jīng)露一露臉過的太陽,這時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來的只是時有時無從側面吹來的陰颼颼的半箭兒山風。船靠了山腳,跟著前面背著酒菜魚米的船夫走上嚴先生祠堂的時候,我心里真有點害怕,怕在這荒山里要遇見一個干枯蒼老得同絲瓜筋似的嚴先生的鬼魂。
      ⑤在祠堂西院的客廳里坐定,我的心跳也漸漸兒的鎮(zhèn)靜下去了,便和船家從斷碑亂石中間爬上了釣臺。東西兩石壘,高各有二三百尺,離江面約兩里來遠,東西臺相去只有一二百步,但其間卻夾著一條深谷。立在東臺,可以看得出羅芷的人家,回頭展望來路,風景似乎散漫一點,而一上謝氏的西臺,向西望去,則幽谷里的清景,卻絕對的不象是在人間了。我雖則沒有到過瑞士,但到了西臺,朝西一看,立時就想起了曾在照片上看見過的威廉退兒的祠堂。這四山的幽靜,這江水的青藍,簡直同在畫片上的珂羅版色彩,一點也沒有兩樣,所不同的就是在這兒的變化更多一點,周圍的環(huán)境更蕪雜不整齊一點而已,但這卻是好處,這正是足以代表東方民族性的頹廢荒涼的美。
      ⑥從釣臺下來,回到嚴先生的祠堂,手拿著以火柴柄制成的牙簽,走到東面供著嚴先生神像的龕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題在那里的,竟多是些俗而不雅的過路高官的手筆。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塊白墻頭上,在離屋檐不遠的一角高處,卻看到了我們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鄉(xiāng)夏靈峰先生的四句似邵堯夫而又略帶感慨的詩句。夏靈峰先生雖則只知崇古,不善處今,但是五十年來,象他那樣的頑固自尊的亡清遺老,也的確是沒有第二個人。比較起現(xiàn)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滿尚書和東洋宦婢來,他的經(jīng)術言行,姑且不必去論它,就是以骨頭來稱稱,我想也要比什么羅三郎鄭太郎輩,重到好幾百倍。
      ⑦靜坐著喝了兩碗清茶。在這四大無聲,只聽見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沖擊到那座破院的敗壁上去的寂靜中間,同驚雷似地一晌,同時在門外面歇著的船家,也走進了院門,高聲的對我說:“先生,我們回去罷!”
一九三二年八月在上海寫
(選自《現(xiàn)代散文鑒賞》,有刪改)
(1)試分析文章開頭語段的作用。
(2)在④⑤自然段中,作者詳細描繪了釣臺的山水,請概況釣臺山水景物有何特色?另外,作者在描繪山水時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就其中一種手法作簡要分析。
(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B
B

A.作者借祠堂的荒涼和釣臺及其周圍環(huán)境蕪雜來議論“東方民族性的頹廢”。這既體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又表明作者當時因心境影響而形成的審美觀。
B.第二段“兩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間是一條清淺的水,有時候過一個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還有許多不曉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鬧著春暮,吸引著蜂蝶。”一幅秀美而生機盎然的畫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樂景寫哀情,反襯作者郁結沉悶的心情。
C.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將夏靈峰先生與“現(xiàn)在的那些官迷尚書和東洋宦婢”對比,借以表達對投敵附逆的無恥文人的激憤之情。
D.本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詳細地記敘了游覽嚴子陵的經(jīng)過與感受。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

【考點】散文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6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各題。
    陽關雪
    余秋雨
          我曾有緣,在黃昏的江船上仰望過白帝城,頂著濃冽的秋霜登臨過黃鶴樓,還在一個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圍,人頭濟濟,差不多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頭,都回蕩著那幾首不必引述的詩。人們來尋景,更來尋詩。有時候,這種焦渴,簡直就像對失落的故鄉(xiāng)的尋找,對離散的親人的查訪。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他們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著什么法術呢?
          今天,我沖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了。出發(fā)前曾在下榻的縣城向老者打聽,回答是:“路又遠,也沒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崩险咛ь^看天,又說:“這雪一時下不停,別去受這個苦了?!蔽蚁蛩狭艘还D(zhuǎn)身鉆進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沒有,連一個皺褶也找不到。在別地趕路,總要每一段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盯著一棵樹,趕過去,然后再盯著一塊石頭,趕過去。在這里,睜疼了眼也看不見一個目標,哪怕是一片枯葉,一個黑點。于是,只好抬起頭來看天。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一點兒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風也停了,陽光很好。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并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fā)現(xiàn),那是剛剛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種令人驚駭?shù)匿侁?-那全是遠年的墳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種理解:這里是古戰(zhàn)場。
          我在望不到邊際的墳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xiàn)出艾略特的《荒原》。這里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隨著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我相信,死者臨亡時都是面向朔北敵陣的;我相信,他們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過頭來,給熟悉的土地投注一個目光。于是,他們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沒有換來史官們的半行墨跡?史官們把卷帙一片片翻過,于是,這塊土地也有了一層層的沉埋。堆積如山的二十五史,寫在這個荒原上的篇頁還算是比較光彩的,因為這兒畢竟是歷代王國的邊遠地帶,長久擔負著保衛(wèi)華夏疆域的使命。所以,這些沙堆還站立得較為自在,這些篇頁也還能嘩嘩作響。就像干寒單調(diào)的土地一樣,出現(xiàn)在西北邊睡的歷史命題也比較單純。在中原內(nèi)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復、花草掩蔭,歲月的迷宮會讓最清醒的頭腦脹得發(fā)昏,晨鐘暮鼓的音響總是那樣的詭秘和乖戾。那兒,沒有這么大大咧咧鋪張開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發(fā)悶,無數(shù)不知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憤懊喪地深潛地底。不像這兒,能夠袒露出一塊風干的青史,讓我用20世紀的腳步去匆匆撫摩。
          遠處已有樹影。急步趕去,樹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個坡,猛一抬頭,看見不遠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了。轉(zhuǎn)幾個彎,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處尋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陽關古址”四字。
          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西北風浩蕩萬里,直撲面來,踉蹌幾步,方才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到自己牙齒打戰(zhàn)的聲音。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所謂古址,已經(jīng)沒有什么故跡,只有近處的烽火臺還在,就是剛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見一層層泥沙,一層層葦草,葦草飄揚出來,在千年之后的寒風中抖動。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積著雪,層層疊疊,直伸天際。
          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對于這么一個陽關,他的筆底仍然不露凌厲驚駭之色,而只是纏綿淡雅地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這便是唐人風范。他們多半不會灑淚悲嘆,執(zhí)袂勸阻。他們的目光放得很遠,他們的人生道路鋪展得很廣。告別是經(jīng)常的,步履是放達的。這種風范,在李白、高適、岑參那里,煥發(fā)得越加豪邁。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形體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靜,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卻沒有把它的屬于藝術家的自信延續(xù)久遠。王維詩畫皆稱一絕。但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家們開了一個狹小的邊門,允許他們以卑怯侍從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點娛樂。陽關的風雪,竟越見凄迷。
          這兒應該有幾聲胡箔和羌笛的,音色極美,與自然渾和,奪人心魄??上鼈兒髞矶汲闪吮總冃念^的哀音。既然一個民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
          回去罷,時間已經(jīng)不早。怕還要下雪。
    (選自《文化苦旅》,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開頭沒有直接寫陽關,而是由己及人,寫了今人的歷史文化情結,為后文蓄勢。
    B.第2段提到“文人的魔力”,其具體表現(xiàn)之一就是讓人有一種像尋找失落故鄉(xiāng)的焦渴。
    C.第8段“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了”說明作者人生閱歷很豐富,千事萬景都經(jīng)歷過。
    D.在文中作者多次寫陽關的“雪”,不僅烘托了陽關悲涼的氣氛,也給陽關增加了滄桑感。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篇散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第2段的末句引人思考,引人追尋,引出下文寫作者雪中尋陽關。
    B.作者駐足陽關,用少量的筆墨寫了陽關的墳堆,給陽關涂抹上一層厚重的蒼涼悲壯色彩。
    C.第6段,句式上整散結合,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意象紛呈,情感豐富,簡潔而有層次。
    D.本篇散文,作者以游蹤即打聽陽關、走向陽關、陽關懷古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
    (3)文中作者提到二十五史,其有何意義,請談談你的看法。
    (4)文章運用“寫景”與“寫史”的手法,語言平實而富有文采,請分析其作用。

    發(fā)布:2024/11/9 4:0:3組卷:18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從字出發(fā),走向紙與書的密林
    鮑爾吉?原野
          ①瑞安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歡在口中多念幾遍,讀出聲來——瑞安、瑞安,仿佛這樣可以吃透這個名字。如同見到好瓷罐,想趨前敲上幾下,俯耳聞聽其音才釋然。瑞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飛云江。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寶”。
          ②“寶”是你沒有,但人家有的東西,是順著歷史一直能捋到文明源頭的物件,比高樓大廈貴重得多。瑞安有啥?第一樣東西叫木活字。漢字最早刻在龜甲獸骨上,鑿于石巖表面。到了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從此誕生。書是隨印刷術而問世,字是書的核心。在古代,它叫活字,是體現(xiàn)典籍內(nèi)容的獨立信息碼。這種發(fā)明,類似于神明為一個民族加冕,沒有字的族群難見天日,而沒有書的民族談不上教化昌明。在瑞安的東元村,我們走進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中國活字印刷展示館”,見到了生機勃勃的木活字。我們的目光從智能手機上的字,到紙書激光照排的字,再到舊報紙鉛字的字,最終在這個屋子里找到了字的源頭。在瑞安,至今還有近百人從事木活字印刷這一古老的職業(yè)。這些棠梨木刻就的木活字讓人喜歡,覺得它們比印在紙上的字跡更有生命力。咱們所說的“宋體字”悉在于此,在它們有棱有角的橫豎撇捺之中,字上的每一處直線與曲線都由刀法誕生。光是這些字,就是難得的藝術品??椿钭挚床欢畠?nèi)容,它們是反的,但更顯神秘。當下的人回不到宋朝,可是目睹這些活字,靈光一閃,人在瞬間與古代接通了。在這些字面前,我想起站在西安博物館土坑里的秦兵俑,它們是泥做的武士;而活字如文士,是面目清晰的木文俑,擺在紅金絲絨襯底的玻璃柜里。
          ③瑞安另一個讓人驚異的“寶”是造紙術。此地的造紙采用古法造紙,而非污染環(huán)境的小造紙廠。在瑞安,見到了水活字之后又見到古法造紙就不奇怪了。古人講“敬惜字紙”,實為敬畏智慧,而造字與造紙都是智慧的產(chǎn)物。我們在茂林修竹與潺源流水的清雅環(huán)境中見到造紙的全過程,地點在芳莊鄉(xiāng)的東元村。進這個村子,須按《桃花源記》所說的“緣溪行”,清澈的溪水一路歡唱流到山下,循著水的歌唱爬到山頂,沿途就看見了古法造紙的作坊。古法造紙,離不開水碓。每座水碓五米見方,石板砌就。工匠利用水的落差,以湍急的水力推動木碓上啟下砸。把腌好的水竹搗碎,取其竹絨造紙。這一片作坊保留了明代的傳統(tǒng)工藝,人稱“六連碓”。六座水碓分布在三十二溪上,依山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④造紙由東漢蔡倫發(fā)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籍說明,溫州紙業(yè)源遠流長。不止瑞安一地,甌海澤雅的紙業(yè)名聲更盛,表明溫州在古時已形成造紙集群。明代姜準在《歧?,嵳劇分袑懙溃簻刂菰谔拼蜕a(chǎn)蠲紙,設造紙局,將蠲紙作為貢品進獻朝廷。至明宣德五年,因制作蠲紙導致溪水渾濁,撤造紙局,停止蠲紙生產(chǎn)與朝貢,民間開始生產(chǎn)屏紙。屏紙之屏,實為閩北南平之謂也。溫州的文明更多來自南邊的福建,而非中原,如活字印刷與造紙術。許多溫州人祖籍閩北,再往上追則來自中原。在朝廷更迭與戰(zhàn)亂中,中原士子攜帶文化南下福建,把文化保留在閩地。其中一些人轉(zhuǎn)徙偏隅海邊的溫州,又把文化藏在了溫州的深山之中。造紙與印刷術,是古文化遺存在這里的活化石。
          ⑤古法造紙不容易,共有竹、料、刷、漿、紙五個步驟,十七道工序和一百零九個環(huán)節(jié)。上天對人類發(fā)現(xiàn)發(fā)明字紙、燭火、筆墨總是設置重重障礙,人類正是翻越這些障礙而迎接到文明之光的來臨。人拿著薄薄一張紙,謂之輕,又稱“人情薄如紙”。然而紙乃厚重之物,是可以印上字的載體,凡能記載教化的事物均重過金石。
          ⑥瑞安第三處讓人贊賞的是心蘭書社,這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比同為公共圖書館的上海“強學書藏”早23年,比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早26年。瑞安偏隅東南,然而文明潮流卻進入的很早。在國家的文化史上,公共圖書館是衡量民智開啟的標志。心蘭書社距今已有140多年,這座圖書館的建筑風格仿西洋會館,坐北朝南,進深三間,占地280平方米。進去參觀,見其藏書中西合璧,除國學書籍外,還藏有《天演論》等西方名著以及當年鼓吹革命的《蘇報》和《時務報》等書刊。心蘭書社的創(chuàng)始人為許啟疇、陳虬等開明士紳,他們聯(lián)系20多位同道出資購書,并將集資款中的一部分購置田產(chǎn),以田息補充日常運營開支。根據(jù)《時務報》的統(tǒng)計,在縣級行政區(qū)內(nèi),瑞安當年讀報的人最多,培養(yǎng)了新一代睜眼看世界的瑞安人。民國前后,一大批瑞安人飄洋過海,負笈求學,與心蘭書社的風氣傳播大有關系。心蘭書社面向公眾開放,免費借閱,貧寒學子在這里可以讀到書,同時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如中醫(yī)師何迪啟、陳葆善等。
          ⑦瑞安的木活字、造紙術和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猶如一股清流,為中華文脈的森林里留下一抹蒼翠。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對“什么是寶”的解釋,說明了瑞安的“木活字”是獨一無二的,它是文明源頭無比珍貴的標志物。
    B.文中說進東元村須按《桃花源記》所說的“緣溪行”,意在表明東元村與世隔絕、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淳樸、讓人流連忘返。
    C.文章第⑤段敘述古法造紙繁雜的步驟、工序環(huán)節(jié),表明了人類發(fā)明造紙術的艱難,突出了紙的厚重及其文化價值。
    D.文章列舉心蘭書社的藏書,意在凸顯它既承載了傳統(tǒng)文化,也吸納了西方文明,說明了瑞安人具有海納百川的氣質(zhì)。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瑞安的名字好”寫起,娓娓道來,自然引出“瑞安的寶”,親切樸實,既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總領下文對瑞安寶物的敘寫。
    B.文章將“木活字”和“秦兵俑”作對比,把“木活字”比作“文士”,既指出了兩者的不同,也說明了“木活字”象“秦兵俑”樣具有重要價值。
    C.文章引述“《時務報》的統(tǒng)計”來印證心蘭書社良好風氣的影響,它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也表達了作者對心蘭書社的由衷贊美。
    D.文章以“寶”為線索,將與瑞安的“木活字”“造紙術”“心蘭書社”相關的材料串聯(lián)起來,集中表達主題,結構嚴謹,思路清晰。
    (3)文章第④段敘寫有關“造紙的歷史”有什么作用?請概述。
    (4)請賞析文章結尾段的妙處。

    發(fā)布:2024/11/9 8:30:2組卷:28引用:5難度:0.4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大禹的寂寞
    何向陽
          時隔幾千年之后,已經(jīng)難見當年軒轅關的地貌了,只剩下傳說,在往事與神話間游走。夏禹,一半被壓成紙形,疊藏在文典史籍里頭,一半化作口口相傳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氣般無形卻有時又凝聚成某種氣候的民間。
          然而,真的跑了幾十里地,到“萃兩間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的萬歲峰下,面對巨大的啟母石時,才知道那個英雄是徹底寂寞的。
          早年讀《史記?夏本紀》,印象中有個叫禹的英雄與洪水斗了一輩子,太史公用了幾大段寫他從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連一些不知名的、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滿他的足跡。哪里有水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還有別的生活。重翻《史記》,“敏給克勤”“勞身焦思”的句子迎面撲來,相比“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的功勞,“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終于“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也終于因這個人的忙碌操勞而“太平治”。然而行為、功績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那就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較之,我倒更喜歡口傳歷史中那句“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見禹的風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馬遷的文人敘事中說的是責任,民間敘事中說的是精神。二者疊加,仍不能抹去寂寞嗎?
          禹治水前,還有一個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殺。當那個叫鯀的人用堵的方法最終沒有止住水而失敗時,死的命運其實已等著他了?!熬拍甓幌ⅰ?,“功用不成”是小事,而民生之事重大?!妒酚洝分心且痪洹疤煜陆砸运粗D為是”讓人看了心悸,可見當時的責任制非常嚴明。“舜舉鯀子禹,而使續(xù)鯀之業(yè)”,這里面有種難以用人情釋解的苦痛,舜此舉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讓人覺出搭了性命的壓力,不知當時尚年輕氣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對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親之后,誰又是第二個要他付出的親人呢?啟母石就是另一場不幸的實證?!坝碇硒櫵ㄝ娹@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硖?,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票狈蕉鴨⑸!边@則故事一波三折,寫得太生動,也太苦澀,還有啟之生,也十分撲朔迷離。然而立于啟母石前的下午,陽光是這么好,峭壁的石頭破裂開來,一分為二。圍著它走,有種本真的崇慕,因為它本身沒有任何雕飾或者后天的人文附麗,就是一塊巨石,風雨陽光都經(jīng)歷過了,還是一塊巨石。對于那不知歷史傳說的過路人,它會因沒有文字與解說而沉默為一塊真正的頑石。大禹寂寞著,他的寂寞不是后天的懵懂,而是在當時,最親密如妻子的人仍然會“慚而去”,離開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夠劈山讓泄流改道,卻不能夠讓一個心愛的女人回心轉(zhuǎn)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沒自己。
          何況諸侯們叫叫嚷嚷,爭相出著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澤大野時,便多縮進家門不愿出去。對于這幫人,大禹怎么不沖他們把那雙總是在走、長滿老繭的大腳伸開呢?這個英雄,領著一批人實干,卻還要永擔背后的冷嘲熱諷、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種水,堵或者導似已不是對付的方法,它匯聚著另一場洪水要淹沒這個治水的人。還有民眾,他們的紀念隨時隨處,然而民眾的紀念也會時過境遷,也會因隨時隨處而改變心境,也會遺忘。他們忘記一個人的最好辦法是將人打入歷史,在史錄的隧道里或可贏取一個空間、幾行文字。然而,內(nèi)心呢?當洪水不再,陽光燦爛,歌舞升平,與幸福伴行之際,誰會想起、憶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從難見當年軒轅關的地貌寫起,然后轉(zhuǎn)入對大禹治水的敘寫,在現(xiàn)實與歷史的交互中再現(xiàn)英雄的業(yè)績。
    B.文章以豐富的史料、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贊揚,且對大禹的寂寞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和分析。
    C.鯀用堵的方法最終治水失敗而被殺,大禹用導的方法治水成功而被人紀念,體現(xiàn)了個人功績事小,民生之事重大。
    D.以民眾對大禹的紀念也會時過境遷乃至遺忘結尾,含蓄而深沉,既照應了標題,又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之情,引發(fā)讀者深入思考。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的“一半被壓成紙形……凝聚成某種氣候的民間”與結尾的質(zhì)問遙相呼應,表現(xiàn)了作者深沉的思考,發(fā)人深省。
    B.文章大量引用《史記》中的句子,既寫出了治水的難度,表現(xiàn)了大禹的辛勞與忙碌,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C.作者認為“不敢入”體現(xiàn)的是責任,“不入”體現(xiàn)的是忘我精神,作者更欣賞大禹將國之大事扛于肩上的擔當與責任。
    D.文章最后一段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既寫出了大禹的勇往直前,實干篤行,也展現(xiàn)了他的寂寞與忍耐。
    (3)文章中史料與現(xiàn)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4)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大禹”式人物。請結合作品和社會現(xiàn)實,談談你對“大禹”式人物的理解。

    發(fā)布:2024/11/8 23:0:1組卷:35引用:6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