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wù)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唯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農(nóng)時,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漢武,外則窮極兵戈,內(nèi)則崇侈宮室,人力既竭,禍難遂興。彼豈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轍,殷鑒不遠,陛下親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則易,終之實難。伏愿慎終如始,方盡其美?!?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貞觀五年,有司上書言:“皇太子將行冠禮,宜用二月為吉,請追兵以備儀注?!碧谠唬骸敖駯|作方興,恐妨農(nóng)事?!绷罡挠檬隆L由俦J挰r奏言:“準陰陽家,用二月為勝。”太宗曰:“陰陽拘忌,朕所不行,若動靜必依陰陽,不顧禮義,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與吉會。且吉兇在人,豈假陰陽拘忌?農(nóng)時甚,不可暫失?!?br />      貞觀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價率計斗直五錢,其尤賤處,計斗直三錢,因謂侍臣曰:“國以人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既屬豐稔若斯,朕為億兆人父母,安得不喜?唯欲躬務(wù)儉約,必不輒為奢侈。朕常欲賜天下之人,皆使富貴,今省徭薄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敦行禮讓,使鄉(xiāng)閭之間,少敬長,妻敬夫,此則貴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聽管弦,不從畋獵,樂在其中矣!”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務(wù)農(nóng)》)文本二: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fù)為災(zāi)。
(選編自吳兢《唐太宗吞蝗》)(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B.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C.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D.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而欲不奪農(nóng)時”與“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兩句中的“奪”含義相同。
B.陰陽家,原指戰(zhàn)國時期提倡陰陽五行說的學(xué)派,文中指以擇日、占星、風(fēng)水等為業(yè)的人。
C.“農(nóng)時甚要”與“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兩句中的“要”含義不同。
D.兆庶,古稱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類似的稱謂還有黔首、生民、黎庶、蒼生、黎元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太宗皇帝認為守住國本就應(yīng)該施政以簡,不能屢興兵戈土木,強調(diào)為人君必須深加克制、節(jié)欲抑情。
B.太宗皇帝善納雅言。王珪認為做事始易終難,君主安民寧國的舉措應(yīng)該慎始敬終,太宗對此十分贊同。
C.太宗皇帝重視民生?;葹?zāi)肆虐,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著感染疾病的風(fēng)險吞食蝗蟲,代民受過。
D.太宗皇帝認為要讓百姓富裕,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賦,發(fā)展農(nóng)耕,另一方面則要教化百姓,使他們守禮謙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②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則富矣。
(5)太宗皇帝反駁蕭瑀奏言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答案】A;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11 0:0:9組卷:3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開皇九年,春,正月乙丑朔,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先是弼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置于瀆內(nèi)。陳人覘之,以為內(nèi)國無船。弼又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廣陵,于是大列旗幟,營幕野,陳人以為隋兵大至,急發(fā)兵為備,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fù)散;后以為常,不復(fù)設(shè)備。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賀若弼攻拔京口,執(zhí)南徐州刺史黃恪。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于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所俘獲六千余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于是所至風(fēng)靡。賀若弼乘勝至樂游苑,魯廣達就擒。諸門衛(wèi)皆走,弼夜燒北掖門入,聞韓擒虎已得陳叔寶,呼視之,叔寶惶懼,流汗股栗,向弼再拜。弼謂之曰:“小國之君當大國之卿,拜禮也。入朝不失作歸命侯,無勞恐懼。”既而恥功在韓擒虎后,與擒虎相詬,挺刃而出;欲令蔡徵為叔寶作降箋,命乘騾車歸己,事不果。弼叔寶于德教殿,以兵衛(wèi)守。
          辛酉,命賀若弼登御坐,賜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國,進爵宋公。賀若弼、韓擒虎爭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蔣山死戰(zhàn),破其銳卒,擒其驍將,震揚威武,遂平陳國;韓擒虎略不交陳,豈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與弼同時合勢以取偽都,弼乃敢先期,逢賊遂戰(zhàn),致令將士傷死甚多。臣以輕騎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蠻奴,執(zhí)陳叔寶,據(jù)其府庫,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門,臣啟關(guān)而納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與臣相比!”
          弼位望隆重,兄弟并封郡公,為刺史,列將,家之珍玩,不可勝計,婢妾曳羅綺者數(shù)百,時人榮之。
          開皇二十年,春,三月,辛卯,賀若弼復(fù)坐事下獄,上數(shù)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bdo>既而釋之。
          大業(yè)三年,光祿大夫賀若弼亦私議宴可汗太侈,并為人所奏。帝以為誹謗朝政,賀若弼坐誅,弼妻子沒官為奴婢。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隋記》)       (賀若弼)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為金州總管,宇文護忌而害之。臨刑,呼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
          弼自謂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許。既而楊素為右仆射,弼仍為將軍,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后數(shù)年,下弼獄,上謂之曰:“我以高潁、楊素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飯耳,是何意也?”弼曰:“潁,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為人,誠有此語?!惫渥噱鲈雇?,罪死。上惜其功,于是除名為民。
    (節(jié)選自《隋書列傳十七》)(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營幕 被:遍及
    B.執(zhí)南徐州刺史黃恪 執(zhí):捉拿
    C.弼叔寶于德教殿 置:釋放
    D.公卿奏弼怨望,罪 當:判處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先是弼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煩執(zhí)事
    B.小國之君當大國之卿,拜禮也 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敢上壁
    C.與擒虎相詬,挺刃 以其求思之深無不在也
    D.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 我降,與君為兄弟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所俘獲六千\余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于是\所至風(fēng)靡
    B.所俘獲六千余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于是所至風(fēng)靡
    C.所俘獲六千余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于是\所至風(fēng)靡
    D.所俘獲六千\余人弼皆釋之\給糧勞遣\付以敕書令分道\宣諭\于是所至風(fēng)靡
    (4)下列句子分為四組,表現(xiàn)賀若弼善戰(zhàn)又貪功的一項是
     

    A.①買弊船五六十艘,置于瀆內(nèi)。 ②欲令蔡徵為叔寶作降箋,命乘騾車歸己。
    B.①諸門衛(wèi)皆走,弼夜燒北掖門入。 ②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飯耳。
    C.①臣在蔣山死戰(zhàn),破其銳卒,擒其驍將,震揚威武,遂平陳國。 ②弼仍為將軍,甚不平,形于言色。
    D.①弼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于民間酤酒者,弼立斬之。 ②韓擒虎略不交陳,豈臣之比!
    (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恰當一項是
     

    A.賀若弼先悄悄賣了軍中老馬大量購買南陳的船只,又大張旗鼓買了五六十只破船,以達到積蓄力量、麻痹敵人的目的。
    B.賀若弼與韓擒虎互相配合渡過長江,而在取得勝利之后,又為搶奪戰(zhàn)功互相詆毀,刀兵相見。
    C.賀若弼為隋滅亡南陳立下汗馬功勞,得以加官進爵,生活奢侈,但賀若弼自以為是,對個人名利耿耿于懷。
    D.賀若弼的父親因被陷害而死,死前表明自己的志向并警戒兒子要出言謹慎,而賀若弼急功傲物,終不免殺身之禍。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fù)散;后以為常,不復(fù)設(shè)備。
    ②賀若弼復(fù)坐事下獄,上數(shù)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br />(7)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賀若弼被殺的原因。

    發(fā)布:2024/10/31 9:44:48組卷:54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節(jié)選自《鴻門宴》)(二)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疽發(fā)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蔽釃L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節(jié)選自蘇軾《范增論》)【注】卿子冠軍,指宋義。公元前207年,秦圍攻趙,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軍。救趙途中,宋義畏縮不前,項羽矯詔殺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西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編寫而成,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B.《左傳》又名《左氏春秋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多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有弟子三千,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幾年。
    D.參乘,即“驂乘”,古時站在車右做陪乘或擔(dān)任警衛(wèi)的人。古代乘車之法,尊者居左,陪乘者居右,負責(zé)行車安全。
    (3)下列對兩段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好大喜功。劉邦卑詞謝罪,項羽為表示自己的雅量脫口說出告密人,說明他先前的怒氣已煙消云散,劍拔弩張的形勢稍有緩和。
    B.范增老謀深算。他深知劉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會殺劉邦,暗示項羽,而項羽不回應(yīng),無奈之下他又命項莊舞劍,意在刺殺劉邦。
    C.蘇軾認為范增應(yīng)該及早脫離項羽,并認為他錯失了最好的機會。蘇軾認為范增應(yīng)在鴻門宴后,或在宋義被殺后就及時離開才好。這些做法都體現(xiàn)了義帝的賢明之處。
    D.蘇軾認為義帝是天下的賢君。義帝派遣劉邦入關(guān)而沒有派遣項羽,提拔卿子冠軍做上將軍,這些做法都體現(xiàn)了義帝的賢明之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②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
    (5)第二段選文末句,蘇軾為什么說項羽在殺義帝時就懷疑范增了?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10/31 1:30:1組卷:1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二月甲子,上御丹鳳門,大赦天下。自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原之。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于理體者;經(jīng)術(shù)精深,可為師法者;達于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其在外者長吏精加訪擇具名聞奏仍優(yōu)禮發(fā)遣
          舊事:宮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與人為市,隨給其直。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復(fù)行文書,置“白望”數(shù)百人于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斂手付與,真?zhèn)尾粡?fù)可辨,無敢問所從來。其論價之高下者,率用百錢物買人直數(shù)千錢物,仍索進奉門戶并腳價錢。將物詣市,至有空手而歸者。諫官御史數(shù)奏疏諫,不聽。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貞元末,五坊小兒張捕鳥雀于閭里,皆為暴橫以取錢物。至有張羅網(wǎng)于門,不許人出入者?;蛴袕埦险撸共坏眉乘?,近之輒曰:“汝驚供奉鳥雀。”痛毆之。出錢物求謝,乃去。或相聚飲食于肆,醉飽而去,賣者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毆罵。或時留蛇一囊為質(zhì),曰:“此蛇所以致鳥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飼之,勿令饑渴。”賣者愧謝求哀,乃攜而去。上在春宮時則知其弊,常欲奏禁之。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人情大悅。
    (節(jié)選自《順宗實錄》,有刪改)材料二:
          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倍唬骸叭?!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幼R之,苛政猛于虎也?!?br />(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
    其在外A者B長吏C精加訪D擇E具名F聞奏G仍優(yōu)禮發(fā)遣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子,干支之一,排序為第一。古代干支可以紀年、月、日,在這里用來紀日。
    B.兩市,是指唐朝長安城中東市、西市的合稱,“市”是中國古代集中進行交易的場所。
    C.五坊,是唐代設(shè)立的飼養(yǎng)皇帝鷹犬的機構(gòu),“小兒”因其年輕而稱之為“小兒”。
    D.人情,指人心,與《報任安書》中“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的“人情”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順宗重視選拔官員,他要求官員大力舉薦人才,尤其舉薦那些德才兼?zhèn)?、精通學(xué)問、善于理事的人。
    B.五坊小兒把羅網(wǎng)張在人家門前或者水井上,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被百姓痛打,只好出錢道歉。
    C.順宗很早就知道五坊小兒強取豪奪的事情,他登基之后,就廢除了相關(guān)事務(wù),這一舉動受到百姓歡迎。
    D.居住在泰山旁邊的婦人雖然慘遭虎患,但是拒絕離開,是因為苛政帶來的危害比老虎帶來的還要大。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宮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與人為市,隨給其直。
    ②此蛇所以致鳥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飼之,勿令饑渴。
    (5)材料二說“苛政猛于虎也”,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分析“宮市”這一苛政有哪些危害。

    發(fā)布:2024/11/3 8:0:2組卷:2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