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kuò)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第六章)(二)
(公孫丑)【1】:“敢問夫子惡【2】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4】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渥于?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br />“何謂知言?”
曰:“诐【5】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br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第二章)注:【1】公孫丑:孟子的學(xué)生?!?】惡:同“烏”,疑問詞,哪,何?!?】慊:通“愜”??煨模瑵M意?!?】告子:孟子同時代人,兩人所持觀點不同,有過辯論。【5】诐辭:偏頗的言辭。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忍:憐憫 |
B.自賊者也 |
賊:傷害 |
C.今日病矣 |
?。浩>?/td>
|
D.淫辭知其所陷 |
淫:過度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C
A.以不忍人之心 |
以其外之也 |
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則塞于天地之間 |
C.人之有是四端也 |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
D.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
其子趨而往視之 |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孟子提出的“仁義禮智”都發(fā)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為中國古代哲學(xué)“性善論”的理論基礎(chǔ)。
B.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強調(diào)天賦道德,認(rèn)為“仁義禮智”本就存在于內(nèi)心,只須去心中尋找,無須后天培養(yǎng)。
C.孟子認(rèn)為浩然正氣須于心中蓄積,而非依靠外物之力獲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浩然之氣也就會衰亡。
D.“浩然正氣”是孟子對個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對約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堅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4)下列文學(xué)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B
B
A.《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并整理而成的語錄體著作。南宋朱熹把它與《禮記》中的《大學(xué)》《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
B.《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據(jù)傳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所作,為西漢禮學(xué)家戴圣所編,是研究西漢社會的重要資料。
C.老子,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
D.墨子名翟,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頗有成就,常被譽為“科圣”?!赌印氛Z言質(zhì)樸,邏輯嚴(yán)密,善于運用具體事例說理。
(5)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②“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br />(6)在文本二中,孟子認(rèn)為怎樣才能“養(yǎng)吾浩然之氣”?請逐條陳述。